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炸醬面裡的仁川華僑史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9-18 13:39:47


  中評社北京9月18日電/在韓國仁川市港口處,有一片以紅色和金色為主色調的唐人街,林立的中式牌樓、密集的漢字招牌、高懸的大紅燈籠、盤龍柱……無不透出濃濃的中國味兒。

  這裡正是韓國人每天都會吃掉700萬碗的“國民飲食”——炸醬面的發源地。1883年仁川港開港後,漂洋過海的中式炸醬面與山東省華僑一起在仁川“登陸”,隨後擴展到韓國各地。

  沿著仁川唐人街的輔路拾階而上,建於花崗岩基石上的磚砌建築便是韓國最早的中式炸醬面館“共和春”的舊址,現為一座炸醬面文化的博物館,講述了炸醬面與仁川華僑的百年興衰。

  1884年,清朝在仁川設立領事館,一些山東人隨赴仁川經商,在北城洞、善鄰洞一帶聚居,形成了一條“清館街”,道旁中式商鋪林立,便是如今唐人街的雛形。1900年前後,義和團運動使得山東一帶陷入戰亂,大批中國人渡海來到仁川避難,使仁川成為與首爾並列的兩大華人聚集區。

  第一代華僑大多從事”三刀職業”,即理髮師、廚師、裁縫。也有很多華僑在港口從事輪船供水、雜貨貿易等。當時最快捷的充饑方式,就是在沿街叫賣的小販那裡吃上一碗熱氣騰騰的炸醬面,勁道的面條配上鹹鮮的炸醬,是難以忘懷的家鄉味道。

  1911年,山東華僑於希光在原唐人街山東會館的基礎上開了韓國最早的中餐館“共和春”,主營炸醬面、糖醋肉等中國料理。1948年,山東華僑王鬆山成立了“永華醬油”食品公司,為了迎合喜好甜味的韓國人而在中式炸醬中加入焦糖制成“獅子牌春醬”,為炸醬面在韓國打開了銷路。

  韓國人也對炸醬面有著特殊的感情。朝鮮戰爭後,韓國人得到最多的支援就是面粉,價格低廉的面粉和醬料使炸醬面成為韓國最受歡迎的飲食之一。由於烹飪方法簡單,主營炸醬面的中餐館在韓國遍地開花,成為不少華僑謀生的依靠。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