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束沐:香港佔中背後的大國賽局
http://www.CRNTT.com   2014-10-10 00:58:25


 
  對於港府這個北京“侍從者”而言,最關心的是如何確保自己不被其他賽局參與者拋棄。換言之,只有放棄自己的主導權,才能保全賽局中的地位。這是如此的吊詭,以至於美國有線新聞網(CNN)已經批評梁振英為“奴才(lackey)”了。的確,港府任何謀求主導權的行為,都會加快其剩餘主體性的消失,這是因為,作為“中央政府高度信任與支持”的特區政府,不可能擅自做出任何與北京意旨向左的決定。所以這就帶來了一個問題——港府與運動者對話的意義何在?由於北京必須在“一國兩制”問題上毫不動搖,故在台面上,運動領袖的對話者只能是港府,這往往會引發所謂“復委託”機制訊息不對等的問題,港府夾在了運動者與北京之間:北京會授予港府多少對話權?對話雙方有多少信任感?為了避免兩頭不討好的結局,港府只能加快對北京的侍從,從而讓對話的無效性和不確定性進一步增加。因此,筆者對在此賽局中港府的行為有四點預判,第一,任何旨在緩和“佔中”運動的舉措,港府一定會事先征得北京的許可;第二,任何旨在平息“佔中”運動的強硬舉措,港府都有可能自主決定並執行,且這種可能性不確定;第三,港府的作用主要是向北京彙報運動的各項即時情報;第四,港府內部一定會嚴防與外國接觸者。

  北京:渴望主導權的“主人”

  剛剛從港府提及了北京,那我們暫且把“佔中”的運動者放在一邊,把觀察的尺度放大到整個中國。對於觀察者們而言,北京的政治態度與決策思維,往往因為一些模棱兩可或大同小異的政治宣示從而感覺雲裡霧裡。不過,此次“佔中”運動,北京方面早就定調為“非法集會”,運動爆發後則透過一系列中央級媒體的報道與社論,強調“佔中”擾亂公共秩序、破壞法治,影響香港繁榮穩定,並表示充分信任與支持港府,同時亦強調人大(普選)決定不容逆轉,“公民提名”違背基本法等等。自10月3日以來,北京又拉高輿論調門,以中新社《佔中十問》與人民日報社論《堅決維護香港的法治》為代表,直指“佔中”背後有外部勢力介入,美國及西方媒體欲借此搞亂香港進而在中國掀起“顏色革命”,措辭可謂日益強硬。在經過了幾日口誅筆伐的高峰後,北京又根據形勢的變化,將輿論調門調低,強調大多數年輕人愛國愛港,只是訴求表達要在法治軌道上進行,大有“長舒一口氣”的感覺。不過,無論是理直氣壯的嚴詞批判,還是苦口婆心的柔性勸導,“佔中”運動仍持續進行,港府與學聯的對話剛邁出第一步,香港的局勢依舊嚴峻微妙。

  儘管北京決策層在處理“佔中”或“公民提名”大方向的意見一致(即反對“佔中”、排斥“公民提名”),但就處理大規模群眾集會遊行的具體手段上,應該是存在不同思路的。因為,對於一個危機決策而言,輕、重、緩、急均是可以討論處理方式。從9月28日至今的形勢變化來看,北京在“用強硬法平息非法集會”與“用拖延法耗盡集會氣勢”的兩個選擇之間,存在著不同的意見。比如,在“佔中”發起之初,警方向集會人群施放催淚彈,很明顯可以解讀出這一行動背後的決策思路,那就是希望透過果斷、激烈的舉措,引發運動參與者的畏懼,從而達到嚇阻運動的目的。與此同時,內地一些報刊也鼓吹“必要時武警介入”,引發廣泛猜測。不過,恰恰相反,催淚彈發射之後,更多學生與普通民眾加入其中,“佔中”反而擴大為“佔港”,“雨傘革命”一詞也應運而生。此時,海外傳媒開始傳出一些未經證實的消息,如習近平否決梁振英清場方案,汪洋被臨時派往香港處理危機等。港府也澄清解放軍不會出動,並承諾警方不會開槍,隨後的幾天也沒有出現警方激烈行為的相關報道,反倒是警方的撤出與“反佔中”人群的出現,讓香港一些地方陷入無政府狀態,這又讓外界懷疑,決策者是否會透過製造衝突來瓦解“佔中”運動者的耐性與號召力。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