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馬航搜索今無果 專家談中國海洋遙感探測之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10-10 12:03:37


  中評社香港10月10日電/對失蹤的馬航MH370航班的搜尋在中斷4個月後,於近日重啟。在這場已有26個國家參與但迄今無果的“史上最艱難搜索”中,中國海洋衛星應用發揮了什麼作用?存在什麼問題?如何改進?

  國家衛星海洋應用中心副主任林明森、劉建強日前接受新華社採訪,共同解答這些問題。

   (小標題)如何參與全球大搜尋?

  在獲悉馬航飛機失聯信息後,國家衛星海洋應用中心第一時間針對失聯海域疑似目標搜索條件保障制定了中國海洋衛星探測計劃,預訂與獲取了高分辨衛星數據,在此基礎上提取與分析了遙感數據信息,並向相關單位提供了遙感專題信息產品以及海況環境遙感產品服務。

  中國海洋衛星主要有海洋一號衛星、海洋二號衛星。馬航失聯時海洋一號衛星正在做軌道調整,調整之後馬上投入對疑似海域的水色環境監測。但由於分辨率較粗,未發現海面上的可疑物。

  海洋二號衛星數據提供海上動力環境信息,為海洋環境預報服務,每天獲得的信息通過業務系統為預報中心、海警局、中國極地研究中心提供服務。

  其他高分辨率衛星主要用於發現相關海域的疑似目標。

  “除了利用海洋衛星提供信息服務外,我們同時通過獲取國內外高分辨率衛星為海警局提供信息服務,並對獲取高分辨雷達衛星數據進一步分析,包括可見光與雷達衛星數據。”林明森表示。

  國家衛星海洋應用中心以遙感衛星為數據源,以其他數據為輔助,基於遙感與GIS技術,進行海上目標的探測,開展遙感探測專題圖製作,併發布探測報告。

  搜索區域確定後,實時跟蹤海洋二號衛星的數據獲取情況及搜救艦船的位置情況等信息,衛星數據下傳後第一時間完成搜救海域海面風場分佈圖專題圖的繪製,並立即發送給極地中心。

  海洋二號衛星微波散射計提供的海面風場分佈圖的單軌幅寬達到了1800公里,為搜救船隻的航行保障提供參考。“海面風場的風速、風向信息是海面漂浮物的漂移方向和速度的判斷依據之一,對搜救隊搜救方案的科學制定提供技術服務。”劉建強說。

  (小標題)存在哪些不足?

  “探測難點是多種不確定因素存在,包括探測區域不確定,探測的對象不確定。”林明森指出。

  這些不確定因素主要包括:衛星覆蓋寬度有限,數據本身的分辨能力、海況與天氣條件的影響、海上船隻與其他漂浮物等背景不清等,導致衛星難以達到任何時候看到任何地點上的任何東西。

  國家衛星海洋應用中心分析了利用遙感探測存在的主要問題。首先,本次探測獲取的以高分辨率數據為主,但在獲取時間上尚不能完全滿足探測的應急需要,如能建設高分辨率衛星的群組,獲取時間能大大提高。

  傳輸時效上,一些數據需要通過派人獲取,時間有的長達3小時。通過FTP下載時受到網絡的影響,需要10個小時以上才能獲得數據。

  此外,數據獲取時間問題造成服務響應時間不及時;同時發佈的信息及時反饋較少,衛星探測與及時反饋機制沒有形成,一定程度影響應急探測。

  (小標題)怎麼改進?

  馬航失聯衛星遙感監測從陸地轉向海洋,從國內轉向國外,從相對可知的目標轉向動態可變目標,但至今還沒有發現飛機殘骸。

  “目前沒有找到,一方面是天上衛星不好用,另一方面是地面沒有用好,在探測計劃方面沒有做好統籌。”劉建強指出。

  在飛機失聯遙感探測過程中,大量的高分辨數據為國外衛星所獲取,尤其是亞米高分辨率的衛星數據,應急所需數據源受到較大的影響,並且得到數據時間滯後2-3天,加之幅寬有限,時效難以滿足應急要求。

  “迫切需要與相關衛星提供國家簽訂協議,在固定站或移動船隻平台實時接收處理該類衛星數據,,並實現快速處理、傳輸與應用。”劉建強說。

  目前國家衛星海洋應用中心已經開展遙感業務監測多年,包括海冰、溢油等,但對於應急事件,需要對大量異構數據進行快速處理,而中心目前沒有一套基於應急系統且能具有大數據處理功能的平台,製作專題圖方面也是基於地理信息系統建立,沒有統一性。

  “亟須開發一套應急平台處理各種衛星數據,並提供標準化可視產品與背景信息。”劉建強建議。

  此外,當前高分辨率對地觀測系統光學遙感衛星雖然也能對海上目標進行觀測,但海洋範圍大,海上活動24小時變化,白天大部分時間有雲,晚上可見光探測無法使用,加上星上相機視場小、衛星覆蓋週期較長等多種因素,所以迄今尚未發現目標。

  林明森說,希望中國早日發射兼顧海陸探測功能的高分三號衛星,在此基礎上實現多衛星組網穩定持續運行,實現數據共享服務,這將大大增強中國衛星在海洋領域的探測能力。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