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佔中搭枱顔色革命唱戲 手法口號結果雷同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10-16 08:00:48


市民與示威者之間時見挑釁
  中評社香港10月16日電/隨著被西方媒體稱為“雨傘革命”的香港“佔中”行動進入第三個星期,越來越清晰的是,“佔中”不論從策略、目標和組織形式上,都與“顔色革命”如出一轍。

  大公網10月16日訊,所謂典型的“顔色革命”是指2003至2005年獨聯體地區三國所發生的三次重大政治事變:2003年11月,薩卡什維利逼迫格魯吉亞總統謝瓦爾德納澤下台並取而代之。2004年秋“橙色革命”,烏克蘭在總統選舉中發生激烈政治鬥爭,尤先科以橙色為標誌向其政治對手發起攻擊,最終獲勝。2005年3月“鬱金香革命”,吉爾吉斯斯坦議會選舉發生劇烈的政治震盪,阿卡耶夫總統在騷亂中流亡國外,巴基耶夫坐上了總統寶座。

  時機訴求相似

  “顔色革命”的若干特徵值得關注。第一,“顔色革命”發生在一些國家議會選舉或者總統選舉的非常敏感時期。這次香港“佔中”啟動的時間,恰恰在全國人大常委會於8月底通過《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普選問題和2016年立法會產生辦法的決定》之後。香港反對派對於行政長官候選人的產生過程反應激烈,由於他們的方案屢次落空,反對派從2013年起開始以發起“佔中”運動來要挾香港特區和中央政府就範,並最終引發9月28日“佔中”運動。

  其次,“顔色革命”的目的在於推翻合法政府,建立親西方政權。“佔中”的重點訴求包括特首梁振英下台、人大撤回決定等,顛覆政權意味濃厚,具備“顔色革命”明確的政治目標。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