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蘇格蘭公投與克里米亞公投:國家統一的啟示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12-12 01:05:46


蘇格蘭公投結果使英國度過了國家分裂的危機
  中評社╱題:“蘇格蘭公投與克里米亞公投:國家統一的啟示” 作者:朱磊(北京),中國社科院台灣研究所研究員

  2014年9月19日,投票率高達84.59%的蘇格蘭公投結果出爐,55.3%的民眾反對蘇格蘭獨立,支持者佔44.7%。蘇格蘭公投結果使英國驚險地避免了一次國家分離危機。與蘇格蘭公投相比,今年3月的克里米亞公投也是以統獨為議題的公民投票,所不同的是,前者目標是從英國分離出去,後者目標是與俄國統一起來。最終結果類似,都保持或實現了國家統一的局面。

  驚險的蘇格蘭公投為甚麼會發生

  為甚麼蘇格蘭要通過公投從英國分離出去?一般認為原因包括:一是獨立後的蘇格蘭因為有更多的自然資源分配和經濟自主權而更加繁榮;二是蘇格蘭人可以借此保持甚至提高養老金和社會福利,控制社會公平度下降和收入差距拉大趨勢;三是政治上擺脫英國中央政府“強加”給蘇格蘭的“不公正、不民主”待遇;四是滿足蘇格蘭人歷史遺留的民族文化自豪感。

  以上均是從蘇格蘭的角度找原因。如果將分析視角從蘇格蘭轉移到英國中央政府的角度,我們可以運用國家統一的“勢、力、策”研究範式分析英國政府在維護國家統一過程中的問題與失誤。

  “勢”的層面,首先是英國政府的政治影響力下降,一戰以後英國的世界霸主地位被美國取代,其原來管轄的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愛爾蘭、印度、緬甸等地區紛紛建立與其關係或遠或近的獨立主權國家,合併於1707年的蘇格蘭也日益不以衰落的英國為榮,獨立呼聲日漸高漲;其次是英國政府的統一意志力欠缺,1997年中央政府權力過度下放,蘇格蘭作為一個地區恢復了獨立的議會和政府,不受英國國會和中央政府的領導,蘇格蘭首席大臣不需經中央政府認可,直接由英國女王任命,為蘇格蘭獨立公投創造了條件;再次是英國政府的政策感召力下降,英國積極參與對中東聖戰分子的軍事打擊政策在蘇格蘭不得人心,英格蘭竭力離開歐盟的主張反過來成為蘇格蘭離開英國的理由;最後是英國政府的社會控制力下降,蘇格蘭民族黨吸收大量左翼人才大肆宣傳蘇格蘭獨立的好處,英國執政黨保守黨和支持國家統一的工黨與自由民主黨卻在公投前很長時間內對蘇格蘭獨立聲勢缺乏作為。

  “力”的層面,雖然蘇格蘭與英國整體實力相差懸殊,但由於英國中央政府並未表示會對蘇格蘭獨立進行經濟和軍事制裁,加之歐盟、北約、美國等勢力讓蘇格蘭獨立勢力抱有幻想,蘇格蘭在從事獨立運動時並不顧忌英格蘭的經濟和軍事實力,相反,還要在分家時獲取較大的一份“家業”。蘇格蘭擁有人口531萬,約佔英國總人口的8.34%,經濟總量約佔英國的9.2%。若蘇格蘭獨立,英國和蘇格蘭GDP將分別為24800億和2344億美元,全球排名英國將由目前的第6降至第7,蘇格蘭為第43。雖然經濟規模相差懸殊,但按照蘇格蘭民族黨的獨立白皮書所說,脫離中央政府後,蘇格蘭將以不到英國10%的人口分到英國95%的油田和60%的氣田,人均國民收入可以躍居世界第10。軍事力量分割也會進一步削弱英國軍力,然而英軍並未對蘇格蘭發出警告,只是在蘇格蘭公投前一天,英國軍隊的14位高級將領發表“致蘇格蘭人民的公開信”,認為獨立將破壞蘇格蘭和英國其它地區的國防。當然,英國軍事力量的運用也確實成問題,不僅因為蘇格蘭面積佔英倫三島三分之一,實力不容低估,更重要的是統一的三百年間,蘇格蘭與英格蘭民眾互相移居,雙方早已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實際上難以開戰。

  “策”的層面,英國中央政府對蘇格蘭獨立傾向應對不當導致形勢日益惡化。在1997年蘇格蘭取得高度自治權後,英國中央政府又做讓步,允許其進行獨立公投,這幾乎是沒有底線的政策。曾有英國上議院議員提出,蘇格蘭的前途不應由蘇格蘭居民單方面決定,而應該由整個英國居民決定,但這項提議很快被否決。在獨立公投的時間選擇上,蘇格蘭民族黨主張定在蘇格蘭國王戰勝英國軍隊贏得民族獨立700週年的2014年,以激發民族情緒,此外,為提高勝算,蘇格蘭民族黨主張將公投最低年齡由18歲降到16歲,將公投選項由原來的3個減為2個,去掉“不獨立但增加自治權”選項,英國中央政府均讓步同意。雖然最後公投結果蘇格蘭並未實現獨立,但這些不當的策略其實增大了國家分離的風險。

  國家統一與分離的影響因素:勢、力、策

  雖然蘇格蘭公投結果使英國度過了這次國家分離危機,但影響國家統一與否的離心力和向心力仍然存在,究竟何者代表未來的發展趨勢,或者說,在國家統一與分離的問題上到底有沒有歷史規律和趨勢,恐怕需要從人類歷史和世界範圍的廣闊時空維度來理性看待。

  統一和分離都是人類社會的組織方式,或組織方式的變化過程。從人類社會的發展歷史角度看,從部落到城邦,從主權國家到全球範圍的聯合國組織,總體發展趨勢是由分離走向統一。由於社會發展總是呈現螺旋式上升軌跡,因此在不同歷史階段,國家的統一和分離都有可能反復出現。

  從經濟學角度看,由於統一存在降低交易成本和實現規模經濟的雙重好處,哈耶克、布坎南、科斯等國際著名經濟學家都認為統一優於分離。多數時候統一狀態更易出現和平安定的局面,有利於維護安全、民眾融合、經濟發展、應對災難和增進民眾福祉,這也是人們追求國家統一的主要理由。追求國家分離(或稱爭取獨立)的主要原因,則是民族意識、文化衝突、政治壓迫、經濟利益等因素。

  以上兩組追求國家統一和分離的不同力量構成了影響國家統一與否的向心力和離心力。何者在歷史進程中扮演主導角色,取決於國家政權在“勢、力、策”三方面的實際情況:統一形勢、政權實力和策略運用。

  統一形勢包括國家政權的政治影響力、統一意志力、文化凝聚力、社會控制力和民意感召力。這些內容雖然無法進行量化對比,但卻客觀存在,類似“軟實力”。當一個政權做到了政治清明、社會穩定、文化昌盛、四海歸心,就具備了有利的統一形勢,追求或確保統一就成為水到渠成、自然而然的事業。

  政權實力包括經濟、軍事和人才等方面的實力,這些內容可以進行量化對比,是政權的“硬實力”。在統一與分離的鬥爭中,具備實力優勢的一方有更多的主動權和決定權。在沒有外部政權介入統一和分離的情況下,中央政權綜合實力越強,地方政權接受統一的可能性越大,中央政權實力越弱,地方政權的分離傾向越明顯。當地方政權實力足夠強的時候,既可能出現國家分離,也有可能由追求分離轉向追求統一,成為新的中央政權。

  策略運用包括政權對“軟硬實力”的運用以及為實現或維護國家統一目標採取的戰術行動。例如,對國家統一的實現方式可以採取和平自願、武力威懾、軍事戰爭三種主要方式,選擇何種方式是策略運用的重要內容。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