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捐自己的學,讓別人去說吧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11-03 09:42:04


SOHO中國董事長潘石屹與耶魯校長沙洛維簽署捐贈協議
  中評社香港11月3日電/繼向哈佛大學捐款1500萬美元後,大陸知名地產商潘石屹近日又決定向耶魯大學捐1000萬美元,用於資助在該大學就讀的中國學生。此事在中國網絡江湖中的反應並不友善,眾多聲音質疑潘石屹為兒子上大學“買門票”,一些媒體也以“再次撒錢”為標題,揶揄之意顯見。

 美國《僑報》10月31日載文《捐自己的學,讓別人去說吧》,文章說,中國老話說“肥水不流外人田”,網民想不通的是“為啥大把鈔票流入外國人的口袋”,而不是捐給中國的清華北大,抑或中國的貧困山區?這種邏輯的漏洞很明顯,因為獎助學金雖然落入了哈佛、耶魯的口袋,但資助對象是這些大學的中國學生,受惠人依舊是中國的學子,怎麼能叫“肥水外流”呢?以這種論調奚落老潘,老潘顯然是被冤枉了。

  退一步說,即便潘石屹兩筆捐款未說明具體的資助對象,他也不應該受到指責。不捐資助學,相安無事,捐資助學,反倒被拍磚,這絕不是激勵富人回報社會的良性的輿論氛圍。而且,在這個全球化時代,“內”和“外”、“我們”與“他們”的界限難道能一刀劃清嗎?此前香港陳啟宗、陳樂宗兄弟向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捐贈3.5億美元,公共衛生研究是世界性的,研究成果將惠及全人類,比如對埃博拉病毒的研究。慈善無國界,西方慈善家熱衷於發展中國家教育的例子,不也比比皆是嗎?

  客觀看,中國多數高校是公立大學,對社會募捐的重視度不夠,管理也沒跟上。而美國教育界捐贈傳統可以追溯到19世紀,哈佛大學從一開始就是靠捐贈起家,接受捐贈在美國一流大學中是一種常態。監管缺失導致的腐敗,可能是“潘石屹們”對捐款給中國高校望而卻步的原因之一。美國高校在接受社會捐贈方面有著完善的管理制度。以哈佛大學為例,它有著自己的基金管理公司,對學校和吸引來的捐款用經營公司的模式管理。而美國高校的校長辦公室一般都藏在不起眼的角落,向世人證明捐來的錢用在了刀刃上。規範的操作,嚴格的監管,這也是美國高校能長期吸引社會各界捐款的關鍵因素。

  最後,送給“潘石屹們”一句話,捐自己的學,讓別人去說吧。也祝願中國高校的捐贈管理體系越來越完善,吸納更多捐款,惠及更多學子。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