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11月14日電/專上學生聯會宣布明日派代表飛往北京,眾所周知他們不可能達到與中央面談香港政制發展的目的。既然大眾對其行動不抱任何期望,則學聯透過今次行動激起“民憤”來為佔領運動“充氣”的效果,估計亦甚低。
星島日報今天社論指出,學聯此行事先張揚,透明度高,策略是在傳媒鏡頭前製造中央拒見或拒絕入境的戲劇性場面,圖為逐漸消沉的佔領行動,提供新的刺激。
打從罷課行動開始,學生組織的一貫策略,是不斷把行動激化,引發新的衝突,來凝聚民氣。在行動初期,發生了放催淚彈和旺角懷疑黑幫衝擊事件,對行動產生了很大刺激作用。但是,當局其後改變了策略,以靜制動打消耗戰,令佔領行動陷於泥沼進退不得,日趨低沉。
轉守為攻出苦肉計
佔領行動至今已經超過一個半月,大量消磨佔領者的體力、精神和激情,組織者及參與群眾都顯露疲態,而堵路對市民引起的不便甚至傷害,令社會負面情緒不斷升溫。法庭又針對部分堵路行動頒出臨時禁制令,導致運動損害法治的形象深入民心,運動所獲的民意支持度大跌,連不少支持學生政制訴求的人,都認為應盡快退場。
學生組織不理友好勸告,堅持不退場,學民思潮召集人黃之鋒早前也承認如繼續按兵不動,支持的人會減少,故此需要轉守為攻。學生組織初時的進攻建議,是泛民議員辭職,透過補選進行變相公投,但得不到積極回應,遂再提出上京要求與國家領導人直接對話,圖製造事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