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國務院參事揭秘上世紀末中國高校擴招始末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1-22 00:25:56


中國教育三十人論壇舉辦的“擲地有聲”沙龍(中評社 黃博寧攝)
  中評社北京1月22日電(記者 黃博寧)國務院參事、著名經濟學家湯敏日前在中國教育三十人論壇舉辦的“擲地有聲”沙龍揭秘1998年中國高校擴招始末: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後,經濟蕭條,但公眾對教育有投資意願,因此湯敏上書國務院建議以高校擴招為契機,帶動經濟發展,很快得到響應。從那時到現在18年間,高校毛入學率從當時的4%增長到27%,中國教育進入大眾化時代。

  從教育入手刺激經濟

  湯敏說,1998年正值亞洲金融危機期間,舉國上下力保經濟增長率達到8%。與親友接觸後他發現,老百姓對教育的需求非常大,願意在該領域投入金錢。從經濟學者的領域看,這可以刺激消費。

  當時中國適齡青年大學入學率,正規大學在2%多一點,把自學考試、電大計算在內是4%,而印度是8%,菲律賓是13%,泰國是37%。

  1998年,中國還是計劃經濟模式招收大學生,即不收學費或者收極低的學費,全部由財政來支持,是精英教育模式。這與民間希望有更多人上大學的意願有矛盾。

  因此提出大學擴招,學費自理為主,有困難的家庭申請獎學金的模式。當時經測算認為,三年擴招一倍完全有可能,多收的學費可以增加學校的投資,有利於GDP增長。湯敏說,建議得到國家領導人的反饋,擴招很快實施,1999年擴招了47%。1998年招收大學生一百萬,現在一年七百多萬,擴招了七倍。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