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中國殲-7:蒼鷹猶健,志在衝天(組圖)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2-05 09:50:28


  中評社北京2月5日電/1月28日,孟加拉國和美國舉行代號為“應對南方”的聯合軍演,孟加拉空軍戰備水平最高的第5戰術戰鬥機中隊駕駛著中國造殲-7BG殲擊機,為來訪的美國空軍第374空運聯隊的C-130H運輸機進行伴飛,雙方軍機在著陸時還聯袂上演了一場“跑道散步”的好戲。

  中國國防報報道,馬來西亞《亞洲防務月刊》曾表示:“從戰鬥到訓練,從訓練到庫存,從庫存到料件,殲-7正一步步從解放軍序列里消失。”但該年鑒卻在亞太各國軍力列表中羅列出多個國家仍以殲-7作為空軍主力。這種現象說明這款中國經典二代機即使已經退休,但依然發揮著餘熱。

  自1965年第一架真正國產殲-7首飛以來,這個殲擊機家族就不斷衍生發展,到2006年停產,40多年的時間里,中國總共生產了超過4000餘架,除裝備中國空軍和海軍外,還向多達30多個國家出口,是中國最知名的軍機出口品牌。由於性能優異,殲-7被稱作是“小國的F-16”,儘管有些年齡了,它卻仍然在很多國家擔當“藍天衛士”的重任。

  最早的殲-7

  最早型號被命名為殲-7Ⅰ,是在上世紀60年代經濟極端困難的情況下投產的,它服役的數量卻少得可憐,美國曾認為中國在抗美援越和“反帝反修”的特殊年代里,只生產了60~80架殲-7Ⅰ,而且多半基於支援“第三世界民族解放鬥爭”,輸送給阿爾巴尼亞、坦桑尼亞、埃及等國。

  雖然中國空軍列裝數量不多,但殲-7Ⅰ仍參加過實戰。20世紀70年代,坦桑尼亞飛行員駕駛殲-7參加了反擊烏幹達的“閃電戰”。隨著烏幹達獨裁者伊迪 阿明一次次發表反西方的言論,來自蘇聯、東歐和利比亞的援助武器就像洪水一樣注入烏幹達,而烏幹達的鄰國就成為這些武器的試驗靶場。阿明決定在1978年11月發動攻擊坦桑尼亞的戰爭,坦桑尼亞迅速組織了頑強的抵抗行動。坦桑尼亞空軍向前線投入了一個殲-7Ⅰ殲擊機大隊,而它是當時東非最先進的戰機,在支援地面部隊的戰鬥中發揮了大作用。儘管烏幹達有利比亞強人卡扎菲直接支援的雇傭軍,但坦軍還是在短短三個月內就徹底擊潰烏軍,阿明被迫逃往沙特阿拉伯。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