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中國製造“全線下滑論”站不住腳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2-09 09:19:32


 
  隨著人口紅利減退,勞動力成本不斷上升,資源環境約束不斷增強,“中國製造”的比較優勢逐漸減弱。同時,發達國家的“再工業化”、新興市場國家的分流,使個別製造業企業離開中國,給中國製造的發展帶來了一定壓力。2014年工業經濟數據顯示,我國工業同比增速僅為8.3%,創下20年來的新低;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利潤增速降至3.3%,也處於同期較低水平。

  即便如此,也並不代表著中國製造業岌岌可危。目前,我國工業經濟規模總體龐大,8.3%的增速所對應的增加值是20年前的12倍左右;放在全球範圍內,這一增長水平也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從銷售利潤率看,也處於歷史上不低的水平。同時,雖然傳統製造業的比較優勢有所衰減,但近年來,通過轉方式、調結構、促改革,我國正在形成新的競爭優勢。比如,實施負面清單管理、簡化審批流程等舉措,帶來了投資環境的優化、激發了社會資本的投資活力,成為推動製造業發展新的政策紅利。又如,持續推進經濟結構調整,一大批高污染、高耗能的粗放型企業的發展受到限制甚至被淘汰,而高技術、高附加值的技術密集型產業加速發展,工業經濟正在向中高端邁進。

  對於中國製造的發展,我們不必妄自菲薄,更不必被所謂的“全線下滑論”所困擾。當然,我們也已經意識到,在國內和國際多種因素的綜合影響下,中國製造的下行壓力確實不小。因此,製造業企業決不能掉以輕心,必須統籌安排、冷靜應對。

  首先,要全面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堅持依靠科技創新,實現製造業從產業鏈中低端向中高端轉型。據估算,我國製造業中仍然有六成屬於低端製造業。這些低端製造業曾經是我國的“優勢製造業”,但隨著傳統競爭優勢逐漸衰弱,低端產業必須依靠科技進步全面提高生產效率和產品附加值,增強產業核心競爭力。否則,“中國製造”賺取的也只能是微薄的“加工費”。

  其次,要堅定不移地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加快化解產能過剩矛盾,騰籠換鳥,為傳統產業升級和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的培育創造空間和條件;把競爭政策和產業政策有機結合起來,引導企業加快轉型升級步伐,加速向中高端產業層級邁進。

  最後,要為製造業發展開辟更廣闊的市場空間。繼續抓住海外市場,特別是向新興市場國家拓展,尋求新的海外增長點;注重培育和開發本土市場,根據國內市場需求研發適銷對路的產品,實現內外需雙輪驅動。

  總之,“中國製造”不必過於恐慌,而應進一步審時度勢,抓住全球範圍內產業結構調整的重要機遇,邁開轉型升級步伐,搶占未來先機。(來源:中國經濟網—《經濟日報》)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