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中國老齡化形勢更嚴峻 部分人或因老致貧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2-10 09:18:43


 
  楊燕綏向《中國經濟周刊》表示,如果從勞動年齡人口中減去在校生、失業、低收入和提前退休的人數,老齡化情況則更加嚴重,中國在2010年之前即進入了深度老齡社會(贍養比約為5:1),即5個納稅(費)的勞動人口供養1個老年人;可能在2020年提前進入超級老齡社會(贍養比約為2.5:1),即2.5個納稅(費)的勞動人口供養1個老年人。

  事實上,“老齡社會與銀發經濟發展指數”分值下降,拖後腿的正是“老年贍養比”這個項目。按照國家統計數據測算,該項目從去年的39.1分,進一步降低至32.3分。

  楊燕綏強調,人口老齡化不等於社會老化。如果出現公共政策失靈,缺乏應對人口老齡化的戰略;同時,社會對此認識不足,缺乏相應的準備,一個國家會提前老化。反之,在有備而老的情況下,如:老年人有錢(消費拉動經濟)、沒病(有生活質量)、會講故事(與青年一代溝通),老齡社會仍然充滿生機。

  目前,中國存在“未富先老”、“未備先老”的雙重難題:老齡人口的養老資產不足、消費和購買能力不足;養老服務體系和老齡產業發展滯後。因此,部分早退休領取最低養老金的老年人群進入高齡失能階段後,很多人將因無力購買護理服務而陷入“銀發貧困狀態”。

  楊燕綏認為,應對人口老齡化,未來需提高勞動人口的人力資本和贍養能力,促進大齡人口(50歲~64歲)就業和積累養老資產,提高老齡人口消費和購買力。

  “養老金發展指數”得分為58.5分,比上年的58.4分略有提升,但仍處於差等區間。該指數從政策公平性、制度效率性和基金持續性三個方面評價中國養老金狀況和發展趨勢。

  在養老金政策公平性方面,2013年,城鎮職工和城鄉居民的基本養老保險參保率比2012年分別提高了2.24%和2.03%,但與此同時,由於退保、斷保、漏保以及異地遷徙攜帶難、身份轉換續保難等原因,養老金支付率(領取養老金人數÷養老制度應保人數)有所下降。“前面參保,後面斷保,退休老人領不到養老金,說明用工管理欠規範、社會保險服務有漏洞。”楊燕綏說。

  另外,在機關事業單位養老金與企業養老金的“待遇差”方面,因為差距較大,得分與上年相同,均為0分。楊燕綏表示,國務院近期下發文件自2014年10月1日改革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與企業養老保險並軌,“養老金政策公平性將有所改觀。”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