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習式政治新常態六大鮮明特征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2-11 08:49:59


 
  確立“以民為本、立法為民”的新理念,更好地解決了官民關係問題。中國自古以來的這種良善的執政觀,也滋養和啟示著今天的執政黨,但共產黨超越了歷史上的執政者,賦予“以民為本”全新的政治涵義,這就是以人民為主體,把人民擺在首位。與“以人為本”相比,“以民為本”的政治意蘊更為強烈,政治色彩更為濃厚。只有堅持了“以民為本”,反映了人民意志、得到了人民擁護,才稱得上真正把人民置於主體地位看待了。

  二是更加注重民生問題,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緊緊圍繞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深化社會體制改革,改革收入分配制度,促進共同富裕,推進社會領域制度創新,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加快形成科學有效的社會治理體制,確保社會既充滿活力又和諧有序”。三是更加注重開發和增進民智。特別是在法治精神、法治信仰方面。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決定》指出,“把法治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從青少年抓起,在中小學設立法治知識課程”,要“使全體人民都成為社會主義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堅定捍衛者”。

  2 在政治發展方面,開拓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

  1978年,鄧小平就在《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的講話中提出法治問題,他說:“必須加強法制。必須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這種制度和法律不因領導人的改變而改變,不因領導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變而改變。”這裡講的制度化、法律化,實際就是法治化的問題。1997年,黨的十五大第一次提出“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這之後,歷次黨代會報告都強調依法治國是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和基本方式問題。

  由習近平倡導和構建的習式政治新常態,不僅接續了依法治國是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和基本方式,而且前所未有地提出了“法治中國”的理念,強調“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從而把依法治國又上升到法治道路。在中國的政治語境中,道路是第一位的,“三個自信”的第一個自信就是道路自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是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開拓的一條新道路。

  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首先要做到“三個依法、三個法治”,即“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

  其次,要形成完備的法律規範體系、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嚴密的法治監督體系、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形成完善的黨內法規體系;

  再次,必須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堅持從中國實際出發;

  最後,要完善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加強憲法實施,深入推進依法行政、加快建設法治政府,保證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增強全民法治觀念,推進法治社會建設、加強法治工作隊伍建設,加強和改進黨對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領導。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