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評論:“過年”的文化密碼頑強地保存了下來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2-19 15:59:49


  中評社北京2月19日電/無論旅途有多麼勞頓,無論過去的一年有著怎樣的收成,人們總會選擇在這樣一個時刻與家人團聚,守望親情,犒勞鄉愁
 
  時鐘的指針,終於撥到了除夕這一天。我們謹在這裡提前給各位讀者拜年了!
 
  晶報評論說,是的,過年了。對中國人來說,這是一年中最重要的一個農歷夜晚,許多代表喜慶的過年儀式均在這一天進行,如貼對聯、掛燈籠、吃團年飯,正是這些傳統的儀式使這普通的一天具有了不一樣的內涵,成為傳統文化的重要胎記。
 
  “有錢沒錢,回家過年”。也正是因為有了除夕的召喚,才有了一年一度的春運,無論旅途有多麼勞頓,無論過去的一年有著怎樣的收成,人們總會選擇在這樣一個時刻與家人團聚,守望親情,犒勞鄉愁。春節,某種程度上其實就是每個人的精神故鄉,與每個人的靈魂保持某種隱秘的聯繫。

  沒錯,在許多傳統文化儀式紛紛淪陷的今天,“過年”的文化密碼卻頑強地保存了下來。對我們來說,過年不只是喜慶團圓那麼簡單,對天地自然的敬畏與感恩,對先人的追憶與懷念,對個人生命價值的重新審思與認定,對來年生活的樸素期待與向往,都是春節的靈魂。因為這樣,春節的分量才超越了其他任何一個傳統節日,或者說,才有別於其他任何一個傳統節日。
 
  我們也因而希望,空氣中飄蕩的年味還能夠再濃些,而不僅僅被當成一個休閑的假期來對待。其實,已經有愈來愈多的人感覺到,今天,我們的目光與思想已走得越來越遠,我們和這個加速度運行的現代世界有了越來越多的互動,但是,我們仍然需要一種屬於農歷的傳統生活,古老的春節,對我們始終具有一種尋根的文化意義。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