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習近平對話梁曉聲:我跟你寫的那些知青不同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4-01 09:26:12


 

  記者:這是不是我們這個社會慢慢走向理性的一種反映?

  梁曉聲:是的。其實,我的寫作也在變。我在《九三斷想》的開篇寫道,我經歷的時代從來沒有像目前的時代這樣給我一種粗鄙的感覺,一種浮躁的感覺。

  說句實在話,1993年的時候,我絕不會允許自己的書名被出版社起成《我相信中國的未來》。因為那時候我有一種憂慮,看到了拜金主義對我們青年的影響,看到了放肆大膽的權錢交易。種種社會問題明明就在那裡,為什麼不重視?為什麼只看到發展,只看到國家財富增長,沒看到這些問題?那時我是海淀區人大代表,當時覺得自己的聲音很微弱,所以就以那樣一種激烈的文字寫出我的憤慨。

  問題在那兒,如果不把它說出來,我會覺得自己沒有盡到責任。現在看到了變化,我也不願做那種閉著眼睛不承認變化的人。有問題說問題,有變化也希望用自己的筆呈現出來,使更多的人承認。

  記者:一個人閱歷再豐富也很難了解一個社會的全貌。您如何確保作品中的描寫分析客觀公正、令人信服?

  梁曉聲:寫小說是另一回事。今天上午,我和一位作家朋友談小說創作原則的時候說,我們作為文學家,第一品質是一定要善良。善良包含對同胞命運的關注和同情,我們總歸是用筆在寫他人,而不是寫自己;還包含看社會看時代的理性,“善良”這個詞我覺得是善和理性的結合,尤其是“良”字,就包括理性。我們不大可能看到,一個人是非理性的但又是善良的。因為非理性的人可能在某件事上是善良的,但也可能誤傷好人。

  我是城市裡工人家庭的孩子,我的生活有一部分短板,就是對農村的現實生活不了解。雖然當年下過鄉,但我們是兵團,不是真正的農村。因此後來只能通過間接的渠道去了解,比如看新聞報道、去采風、讀別人的作品,但這遠遠不夠。所以,每逢家裡來了農村的親朋好友,我一定要問:農村的面貌、農民的生活到底變了沒有?某種情況下,你到了最貧窮的鄉村,這時候會想,這麼貧窮的地方究竟還有多少?但同時也看到一些農村在發生變化,只看一面是不夠的。這種變化見得多了、聽得多了,你會覺得,我有理由相信中國的未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