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俄媒:中國不準備在南海讓步 美或頻繁偵察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6-18 09:45:12


  中評社北京6月18日電/中國在南沙群島的造陸活動接近尾聲,即將進入軍民基礎設施建設,中國外交部的這篇報道是中國今日的頭條新聞。而美國媒體今天則重點關注美國國土安全部個人數據庫遭中國黑客入侵。而就在這兩篇報道出現的兩天前,中國中央軍委副主席范長龍才剛剛結束了訪美之行。

  據俄羅斯衛星網6月17日報道,中國在南海頻繁開展軍事活動和網絡戰是中美關係中最為尖銳的兩大矛盾,當然還有中國試驗反衛星武器和美國無法攔截的超音速導彈。與此同時,范長龍訪美期間雙方未就這些問題達成任何具體協議。此前各方希望中美至少對此做出些許反應。

  從這個意義上說,在中國外交部今天發表南海軍事基礎設施建設的相關聲明背景下,范長龍訪美的零效應就尤為凸顯。美國認為這是地區緊張局勢的根源所在,此前還威脅採取軍事行動進行回應。但與此同時,北京和華盛頓都認為此次訪問取得了成功,聲稱簽署的《中美陸軍交流與合作對話機制框架文件》和《海空相遇安全行為準則諒解備忘錄》就是力證。俄羅斯科學院遠東研究所專家亞歷山大?拉林同我們分享了他的觀點。

  他說:“這些協議並未涉及兩國深層矛盾和分歧的本質,具有附帶性質,適用於雙邊關係的邊緣問題,不會對兩國關係的進一步發展產生重大影響。這裡當然還需提及網絡間諜活動,也就是中美網絡戰,這也加劇了兩國軍事關係。看來中美關係發展仍將繼續保持這一論調,即緊張猶存、對峙延續。但與此同時,雙方仍會做出一些姿態,以維持合作交流,不加劇對抗,磨掉利角,避免雙邊關係陷入危險境地。這也正是中國高級將領此次訪美之行和雙方簽署文件的用意所在”。

  莫斯科大學新聞系俄中研究中心主任葉夫根尼·扎伊采夫認為,此次訪問的成果沒有反應出兩國關係的所有複雜性。他說,該協議很可能具有象徵意義,雙方希望借此表達善意姿態。西方媒體經常引用的《中國日報》斷定,《海空相遇安全行為準則諒解備忘錄》清晰表明,中國不打算在南海問題上做出任何讓步。與此同時,中國軍事專家強調,美國之所以會簽署這一對話機制,是因為他們很清楚,中國具備捍衛在該地區利益的現實可能性。

  而這就意味著,作為回應,美國將更加頻繁地在該地區進行偵察飛行,日本偵察機也不例外,他們這種行為受到華盛頓的贊許和馬尼拉的支持。同越南一樣,菲律賓是中國在南海的主要對手,他們承諾在本國軍事基地為日本戰機提供加油服務。(環球時報)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