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網絡暴力升級 美國“封號”能解決嗎?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6-18 10:40:33


 

  這位前男友的指控毫無實據,素有“物化女性”惡名的網絡遊戲世界卻借機暴發,對奎因展開各種辱罵和威脅。

  在網絡論壇4chan上,一名用戶鼓吹:“我們得懲罰她……等她下次現身任何會議或新聞發布會,我們就行動。我們的隊伍會比任何人都龐大,沒人會察覺到我們的存在,因為我們散布在四面八方。我們不會一招斃命,但要給她留下痛入骨髓的傷害,讓她永遠都恢復不了元氣……”

  這種威脅並非只是口頭說說。一連數月,奎因生活在噩夢里:匿名攻擊者“人肉”出她的家庭地址、電話號碼和其他個人信息並公布在網上。玩家聚集的聊天室和論壇里,不少帖子教人如何“黑”進奎因的電子郵箱、如何騷擾跟蹤她,還有人散布號稱是奎因的裸照。

  奎因不得不離開自己住處,寄宿朋友家。她在由女性權益組織和馬薩諸塞州眾議員凱瑟琳·克拉克組織的國會聽證會上發言的同時,“推特”上“黑”她的群體行動仍在繼續。

 “隱身”錯覺下的放縱

  “玩家門”只是群體性網絡暴力行為的一個案例。根據皮尤研究中心去年的一份調查,每10個網民中就有4人遭遇過某種形式的網絡騷擾,近五分之一互聯網用戶遭遇過嚴重的網絡暴力,包括人身威脅、持續性的跟蹤騷擾等。網絡暴力為何如此肆無忌憚?

  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在《理想國》中記述了關於“裘格斯之戒”的寓言故事:這個神奇的魔戒有讓人隱身的功能,在“不管做什麼都沒人知道是我”的心態下,一個聰明人也會放縱自己的欲望,做下違反道德的惡事。

  關於網絡暴力的盛行,一個簡單解釋就是現代科技給網民提供了各種掩護自己真實身份的途徑,“匿名發表”讓人們無所顧忌地表現出“人性之惡”。在現實的文明社會中,有各種成文或不成文的法律規範、社交準則約束著人們的言論和行為,但網絡普及改變了人們的溝通方式。

  在線下,如果某人聽到一位父親對女兒進了大學表達慶賀,通常不會公然攻擊這個女兒,頂多在私下里和幾個親密朋友嘰咕幾句,因為他會想到,一旦正面攻擊對方一定會反擊。

  “我們都傾向於在面對他人時不去表現粗魯低劣,正因為在面對面的交流中,我們會意識到自己處於可能受攻擊的地位,”美國維拉諾瓦大學傳播學院研究生院主任的戈登·科恩菲爾德說。然而,網絡提供的“匿名性”大大降低了受到反擊的威脅。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