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美中不要等到“臨界點”才滅火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6-26 09:14:58


第七次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落幕,四主將總結對話成果 中評社記者 余東暉攝
  中評社香港6月26日電/近期,美中在南海、網絡等問題上分歧升級,一度讓外界對美中能否建立“新型大國關系”產生質疑,也讓“美中難免一戰”的言論在坊間不脛而走。在此背景下,華盛頓召開的第七輪美中戰略與經濟對話便有了特殊使命。

  美國《僑報》6月23日載文《美中不要等到“臨界點”才滅火》,文章說,美中建交30多年來,兩國之間從來不缺分歧和爭吵。台灣問題、西藏問題、人權問題等,一直是兩國齟齬不斷的導火索。期間,美中還因這些問題出現過軍事交流停滯,甚至還出現過類似1996年“台海危機”時的劍拔弩張。但進入2000年以來,隨著美中彼此依賴和互動加強,兩國關系出現了難得的“春天”。2011年,時任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訪美,兩國關系走向“平常化”。對矛盾分歧,兩國已達成某種默契,都能以一種“平常心”視之。

  但這一既定模式,在近兩年遭遇空前挑戰。中國方面,經濟發展積累的成果,正通過“積極進取”的外交、軍事姿態釋放出來;美國方面,則通過“亞太再平衡”戰略,折射出對中國的猜忌和疑慮。伴隨南海上空波譎雲詭,網絡攻擊此起彼伏,美中互相指摘調門升級,兩國關系讓人揪心。於是,美國知華派學者蘭普頓“美中關系進入臨界點”的言論引發巨大共鳴。

  美中關系爆發衝突,這是任何一方都難以承受的。如果1996年“台海危機”時,雙方尚能保持克制,化幹戈為玉帛,如今日趨成熟的兩國更沒理由走向對抗。其實,在戰略與經濟對話之前,兩國都已釋放出友好信號。美國防長近期亞洲行中,曾大談美中合作重要性,并“勒令”越南、菲律賓停止填海造田。中國近日也宣布在南海的填海造田工程結束,給緊張的美中關系填充正能量。中國軍委副主席範長龍美國之行,兩國軍隊建立了新的交流合作機制,并同意在“海空相遇安全行為准則”中增加“空對空”內容。這都為兩國關系加了一把保險鎖。

  這樣背景和邏輯下,美中戰略與經濟對話,自然有繼續充當“救火”平台的作用。對話框架下,兩國將圍繞南海、網絡、軍事合作、BIT等話題進行探討磋商。對話召開前,便有聲音質疑,美國會否就南海、網絡等焦點問題向中國發難。美國助理國務卿拉塞爾近日表示,不會掩蓋南海問題,但美國更有決心避免與中國發生軍事衝突。拉塞爾還表示,美國至少有9個部門,8名部級官員參與對話,并尋求與中國多部門就進行“對表”,確定重大問題協調一致。沿著這個思路分析,美國的務實姿態顯而易見,美中緊張關系透過“對話”出現轉圜顯得可期。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