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最後的滇緬路南僑機工:苟利國家生死以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6-30 16:00:53


 
  就是這些人,回國後經緊急訓練,被派往滇緬公路及四川、貴州、湖南、兩廣以及越南、緬甸仰光等地,開車、修車,搬運著抗戰勝利的希望。

  他們經歷了常人難以想象的離合悲歡

  1939年清晨,馬來西亞檳城打石街。23歲的青年湯耀榮久久地跪在祖母的房門前——房中的老人,不知道他要回到中國,奔赴國難。

  這一幕,是50多年後,湯耀榮的女兒湯曉梅聽同為南僑機工的長輩說起的。她失聲痛哭,“難怪父親臨終時不停念叨:阿媽,阿媽,我回來了。”

  幾乎每一個南僑機工,都有痛別家人的故事。當時日軍橫掃半個中國,威脅東南亞,時局十分混亂。回國之後能不能回來,全是未知數。

  機工白雪嬌同在檳城,瞞著雙親報名回國,臨行寫了一封信,其中稱:“親愛的父母親,別了,現在什麼也不能阻撓我投筆從戎了……祖國危難的時刻,正是青年奮發效力的時機。”

  現在,一說到英雄、模範拋家棄子,大家都反感,都覺得殘忍、不人性。但作為機工後人,湯曉梅有自己的理解:

  “那時,祖國隨時要淪陷,同胞被殺戮。人人都有妻兒老小,都顧家,都不去,誰去呢?”

  時局和命運,讓他們經歷了常人難以想象的離合悲歡。

  羅開瑚的兩個侄兒去印度當機工,支援抗戰,從此天各一方。羅開瑚本來可以複員回馬來西亞,辦妥了一切手續,在雲南下關等候。然而時局動蕩,飛機臨時改變計劃提前從昆明飛廣州,把他留下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