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抗戰年代的知識分子和名角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7-08 15:42:18


  70年過去了,抗日戰爭這段交織著血與火的歷史依然牽動著無數人心。抗日戰爭是對民族精神的一次檢驗,特殊年代裡迸發的血性和風骨至今仍令人感佩。為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本版刊發一組抗戰題材作品,重溫那崢嶸歲月。

  卡爾遜和延安抗日文藝工作團的故事

  抗戰期間,大批知識分子投奔延安、投奔八路軍。從延安到西安,不通火車,還有敵人的追殺,可每天都有成群結隊的青年從四面八方衝破封鎖線奔赴延安。為什麼大家爭先恐後投筆從戎?一方面有對日寇的民族仇恨,好男兒志在報國,另一方面在於當時中國共產黨對知識分子非常重視,對知識分子的團結和愛護做得很好。

  抗戰後期,在延安的知識分子有4萬多人。邊區對知識分子的愛護不是空喊口號,而是落在實處。一是讓他們有事可做。知識分子大多被安排到延安創辦的30多所專門院校工作學習,比如作家丁玲、蕭軍、艾青、柯藍、劉白羽、陳學昭等人可以寫小說、詩歌、散文,歌唱家王昆等人可以唱歌,音樂家冼星海、李德倫可以作曲,演員崔嵬、歐陽山尊、石聯星、於藍、陳波兒、胡朋等人可以演戲,延安有文藝工作團,有戰鬥劇社;二是對知識分子有較好的物質待遇。比如通過有差別的供給制,專門給知識分子稿酬。何幹之教授每月有20元津貼,冼星海每月有15元津貼。15元的數額並不大,但跟普通的戰士相比。已經是鳥槍換炮了,殊不知當時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每月才有10元津貼。

  卡爾遜是美國海軍陸戰隊的一位傑出的指揮官,美國羅斯福總統的侍從武官。1938年5月,卡爾遜第二次來中國,主要目的是考察抗日群眾運動和國共合作的情況。他首先來到延安,停留了10天,受到毛澤東、張聞天的接見。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