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抗戰記憶:重慶構築國際反法西斯同盟橋頭堡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8-06 09:22:31


重慶舊影(來源:網絡資料)
  中評社北京8月6日電/歷經70多年的風吹雨打,抗戰時期的很多駐渝外事機構依然保存完好,它們有的坐落在花開鳥鳴的公園,有的散落於綠樹成蔭的街道。這些看來並不起眼的建築,在那場偉大的抗日戰爭中,充當著國際社會支持中國抗戰的“橋頭堡”,和陪都重慶一起承受了日軍的狂轟濫炸,與中國人民一起度過了艱苦卓絕的歲月。

  據新華社報道,“1937年11月20日國民政府宣布‘移駐’重慶,外國駐華外交機構亦紛紛移設或新設於重慶。”重慶三峽博物館研究員張莉說,1938年1月23日,蘇聯駐華大使奧萊斯基在重慶向國民政府主席林森呈遞國書,蘇聯成為第一個正式在渝開設大使館的國家。

  之後,美國、英國、法國、比利時、荷蘭、墨西哥、土耳其、波蘭、巴西、秘魯、澳大利亞、捷克、挪威、加拿大、丹麥、伊朗、印度、瑞典、西班牙等30多個國家陸續在重慶設立了大使館或公使館,重慶成為二戰期間重要的國際外交舞台。

  “各國外交使節來渝覓址籌設使館,主要在市區城內和長江南岸尋覓適宜的館屋。然而在日軍瘋狂轟炸重慶的戰時環境下,大多國家的使館館址往往不止一處,多有輾轉遷設。”重慶市檔案館收集整理處處長唐潤明說。

  蘇聯大使館位於今枇杷山104號,1941年大使潘友新在任期間,因躲避日軍轟炸,一度被疏散到南岸汪山27號,現在的南山植物園內仍保留著當年潘友新的官邸。

  美國大使館館址也有多處,包括中山四路曾家岩求精中學、兩浮支路、李子壩嘉陵新村、南岸龍門浩等地。英國大使館在市內的領事巷15號、李家花園和南岸馬鞍山、黃桷埡新力村等地均設過辦公館址。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