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農民工養老:子女想留城市 父輩盼落葉歸根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8-06 11:49:33


 
  年近半百的王師傅對“近鄉情怯”的感覺並不陌生,“誰不願意回老家?可老家不好回。”

  多年城鄉二元的生活使他在回家時愈發感到“不習慣”。除了春節,村裡平時基本不再組織更多的文化活動,人們大多只能在村裡的婚喪嫁娶中聚到一起,見面的時間越來越少,更別說嘮嗑、交流感情了。加上長期待在城市,接觸的人和事物都不一樣了,王師傅感到生活習慣、看問題的方法跟留守在老家的人們漸漸有了差異,聊天很難再找到共同話題,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似乎越來越淡了。

  在陳師傅眼中,農村人的素質照著城裡人差一大截,拿北京公交車站前候車有序排隊的例子來對比,老家人“來輛公共汽車就一窩蜂地往上擠,誰管你是不是病人,根本沒人讓座”。

  而最讓他們唏噓的,是維繫人際關係的紐帶由“情感”到“利益”的悄然轉變,“過去誰家蓋個房,招呼一聲,左鄰右舍都來幫忙。現在家裡有點事,不給錢誰來?”

  崔宏志分析,原來靠血緣、地緣維持的傳統社會人際關係的基礎發生了變化,人與人之間更多地偏向了經濟關係,是社會發展進入轉型期的表現。姜向群認為,在傳統社會,親戚鄰居相互關照、臨時幫忙是常事,對養老也起到了一定的“非正式”扶助,而隨著社會的發展,流動人口又長期在外生活,老家親友之間的關係日漸疏遠,鄰里間對養老的支持也在弱化。

  “村裡應該多組織活動,大夥兒能常聚聚,老百姓的素質也能慢慢有提高。”王師傅說。

  “想發揮餘熱,不知道回去能幹什麼”

  有一種可能性,田雲偉或許還不敢想:憑自己的經驗回家創業,兒子在附近的鄉鎮也有穩定的好工作,一家人不必分離在天南海北,有足夠的收入和精力互相照顧,團圓、和樂。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