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青年返鄉創業 互聯網或拯救鄉土社會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8-06 15:10:35


李克強曾赴“網店第一村”調研(來源:人民網)
  中評社北京8月6日電/一個毫無資源優勢、連個省道國道都沒有毗鄰的魯西南落後村,緣何在短短幾年時間釋放出“互聯網+”的“磁性”,讓外出讀書、務工的青壯年陸陸續續都回來了?

  新華社今天發表張志龍、王陽的調查報告《這個村的青壯年為何都回來了?——走訪被電商改變的魯西南丁樓村》,全文如下:

  全村306戶 9成在家開網店  

  身材中等、皮膚黝黑的任慶生坐在辦公室的電腦前,一副老實巴交的農民模樣,很難想象他是魯西南曹縣大集鎮丁樓村一家年銷售量千萬元級的淘寶店店主。

  丁樓村是一個普通的魯西南村莊,傳統上靠種植小麥玉米等作物謀生。上世紀90年代,這裡出現製作販賣影樓服飾的家庭作坊,當時20多歲的任慶生與其他村民一樣,手拿肩扛著服飾到各地的影樓、演出單位等地上門推銷。“1998年,我一天只能掙11塊錢,還特別擔心家裡的女兒。”

  當時我國正掀起一輪農村勞動力進城務工的潮流,丁樓村不少年輕力壯的村民放棄了不景氣的影樓服飾銷售進城打工,村裡剩下的多數是婦女、老人和小孩。

  變化發生在2009年。任慶生在一個在外地親戚的幫助下接觸到互聯網,在淘寶上第一單就賣出去幾十套服飾。任慶生說,“我還以為這是傳銷,一直很抵觸,直到銀行卡裡多了2000塊錢,思想才有所改變。”

  隨後,他便逐漸把精力轉移到互聯網上,開網店、下單、送貨,家裡人也相繼和他一起做淘寶生意:女兒女婿負責物流銷售,妻子負責行政,父親負責倉儲,母親為兒童裝釘扣子綉領子。

  眼看任慶生的日子越來越好,村民紛紛效仿。“多的時候全村1100多口人超八成的壯勞力、大學生在外面,現在除了個別開發商、建築老板,基本都回來了。”任慶生說,目前村裡306戶,9成多在家開網店。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