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港投資騙案半年四宗損失六千萬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8-17 09:35:18


  中評社香港8月17日電/繼電話騙案肆虐,警方亦注意到投資騙案有惡化趨勢!今年上半年已錄得四宗相關騙案,達去年全年總數,涉及損失六千多萬元,按年升逾一倍。騙徒先化身自己為成功投資專家,吹噓外國產業及名人效應等,誘事主逐步墮入圈套投資巨額款項如“認購”facebook股份、“投資”美國房地產生意及中國酒廠等。

  去年警方接獲四宗投資騙案舉報,涉及二千八百多萬元;但一五年上半年已錄得四宗,涉及六千多萬元。商業罪案調查科總督察黃以民指,騙徒往往會包裝成有實力的投資專家,再透過不同渠道,包括中間人或社交媒體等,認識更多受害人。

  騙徒之後利用術語及各種包裝技巧,令事主未經深思熟慮就參與投資,“所包裝的投資一定是高回報、有保證,而且唔使點做,坐著等收錢。”為令事主深信不疑,騙徒亦會加入名人效應,找來知名人士如名人或歌星參與公司的活動,製造各種錯覺給投資者。

  今年一名三十六歲的男子透過生意拍擋認識兩名澳洲騙徒,被游說投資美國房地產生意,吹噓一個月內可賺高達五倍利潤。騙徒又出示戶口有百五萬美元的擔保書,成功誘騙受害人把百五萬美元存入騙徒戶口。騙徒其後聲稱計劃蝕錢,事主亦無法取回本金。商業罪案調查科高級督察陳日淮表示,該些擔保書大部分是偽造,容易製造,市民切勿輕易相信。

  某些騙徒會吹噓擁實際產業如酒廠、煤礦場或房地產等。去年,一宗內地酒業和礦業投資騙案,為取得信任,騙徒舉辦了內地知名投資學者講座,又安排受害人去中國酒廠等地進行考察,多人於是合共投資了二千多萬元。受害人被騙後報警,調查發現,上述講者只是受邀出席講座,而內地考察亦是一般觀光,與公司並無關係。

  早前兩男一女的受害人分別經相熟的投資顧問轉介認識了一名騙徒。騙徒當時向受害人介紹即將上市的facebook,並聲稱跟多間著名商業集團的家族成員相熟,有特別渠道購到facebook股票。惟當受害人想取回金錢,騙徒便以各種藉口推卻,其後更失蹤。警方調查後發現,騙徒一早已出售股票圖利。警方指投資騙案的受害人當中不乏教育水平高的專業人士,“受騙人當中有專業人士、本身具投資經驗或是中產階層的人,這些人有錢去進行投資,往往成為騙徒的獵物。”

  來源:星島日報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