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揭秘大閱兵:登天安門城樓是最高禮遇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8-26 10:08:51


1959年10月1日,建國10周年閱兵,毛澤東、胡志明、赫魯曉夫在天安門城樓。
 
  >>幕後故事

  閱兵觀禮是重要外交手段之一

  魯培新回憶,在建國初期,觀禮台上也曾發生過重大歷史性事件。1949年國慶大典,蘇聯駐中國代表齊赫文斯基在觀禮台上,中國建國的對外公告正式發表,當時外交部交際科(禮賓司前身)科長找到齊赫文斯基,隨後兩人在觀禮結束後,約定雙方在蘇聯駐華大使館會面,面交公告。齊赫文斯基馬上翻譯成俄文並立即發往莫斯科,斯大林兩個小時後回復,正式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蘇聯作為第一個承認新中國的國家,這一重大歷史事件是在建國慶典以後由外交部完成的。

  魯培新透露,上世紀60年代以後,大規模閱兵開始很少。1984年改革開放後,在35周年舉行大閱兵慶典,也有過大規模請外賓,但原則上不專門邀請外國國家元首。如果在慶典前夕有重要外賓來華訪問,則順其自然邀請其參加閱兵典禮。在共和國閱兵史上,柬埔寨親王西哈努克作為中國人民的老朋友,是慶典活動來華外賓的特例,由於他長期住在中國,只要在中國遇到閱兵典禮,都會登上天安門城樓觀禮。

  □解讀

  紀念活動展示中國主場外交

  魯培新表示,今年的抗戰閱兵慶典比較獨特,與國際反法西斯戰爭倡導和平的聲音接軌,可以激發中國人民愛國熱情,匹配我國的和平外交政策,比如中國與俄羅斯的閱兵典禮參與互動。

  通過這次9·3抗戰紀念活動,中國積極開展主場外交,團結所有與二戰相關的國家,聚集在北京,重申我國和平外交政策,倡導一帶一路的戰略發展,整場閱兵活動將遠遠超出軍事意義,涵蓋龐大的政治、經濟、文化各個方面的內容,因此要充分估計這次閱兵的現實意義與長遠影響。

  魯培新說,此次活動是新中國成立以來一次重要的主場外交活動,30位國家元首、政府首腦,19位外國政府高級代表,加起來已占世界200多個國家的四分之一,足以說明引起了世界各國的重視。也表現出中國的國際地位空前提高,屆時如此眾多的國家領導人和高級官員齊聚北京,極好地體現了今年我國主場外交的形象和地位。

  那些年登樓觀禮的外國政要

  >>1949年

  1949年10月1日,作為蘇聯駐華總領事、蘇聯駐華最高長官齊赫文斯基受邀觀看開國大典。開國大典後僅2個小時,蘇聯政府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照會發到中南海。10月2日,中國收到了蘇聯方面的相關文件,並決定互派大使。蘇聯成為第一個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外國政府。

  >>1952年

  1952年10月1日,新中國成立3周年慶典天安門城樓觀禮台上,除來訪的時任蒙古人民共和國總理澤登巴爾及政府代表團外,還有各國駐華使節、外交人員、談判代表和援華蘇聯專家,及來京參加亞洲及太平洋區域和平會議(簡稱亞太和會)的400餘位代表。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