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成都最後一位堂倌絕技將失傳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9-09 17:42:07


  曾幾何時,堂倌在成都的老飯館隨處可見。那時的堂倌,可是不能小看的“人物”——他們集如今大飯店的門迎、服務、點菜、傳菜、領班等多種職務於一身,既是飯館的“門面”,也是飯館的“招牌”。然而,隨著時代變遷,跑堂文化逐漸沒落,堂倌從人們的視野中消失。

  作為成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今年73歲的路明章被稱為“成都最後的堂倌”。14歲起,他便在成都餐飲界“跑堂”,先後在成都知名的“大地春”、“龍抄手”、“成都餐廳”擔任頭牌“堂倌”。

  路明章目睹了跑堂文化由盛及衰,卻也見證了川菜正逐步走向世界。今年8月,路明章前往美國考察國外的川菜館。9月5日,路明章接受了華西都市報記者採訪,“川菜在國外大有希望,而像‘跑堂’這樣的老技藝更應得到保護和發揚”。

  吃香 技藝好的堂倌 收入比高級灶頭高

  作為成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成都最後一位堂倌”這一身份讓路明章廣為人知。

  “堂倌,也叫招待員。俗話說‘賣不賣錢,全靠招待員。’”路明章說,只要食客進了飯店的門,那引座、掛衣帽、落座、擺台、上茶、點菜、算賬、送客……就全由堂倌一個人來招呼接待。技術高的堂倌尤其是好的響堂,在餐館飯莊很“吃香”。舊時行業內一直流傳著一句口頭禪:一堂、二櫃、三灶、四案,就說明各種工種的主次地位了。在收入分配上,堂頭也與高級灶頭齊平甚至更多。

  路明章說,從客人進入店家的那一刻起,堂倌的工作就開始了。“來客三位噢!擺席!”路明章饒有興致地表演起“吼堂”,吸引了不少目光。“以前的餐館都是客人來了,堂倌現擺席。有幾位客人,就擺幾副餐具,一點不能出錯。不像現在,全部是擺好了的,等客人拆封。”

  現在的位置都是由客人選擇,要在以前,卻是由堂倌來“安位子”。“老年人行動不便,容易絆倒,因此要坐靠壁(墻)的位子;名人不能坐在角落,要坐在中間;8人方桌不能空位子,幾家人合夥坐一桌,凑滿8個人。”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