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中國已進入少子化時代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9-29 11:32:36


 
  除了人口普查和抽查的數據之外,還有一些數據同樣可以提供中國孩子在減少的證據。從教育部的在校生統計數據看,從1998年開始,小學在校生開始減少。從2004年,初中生人數逐年減少。減少幅度從數十萬到四五百萬不等。

  從招生情況看,小學招生人數從1997年的2500萬減少至2014年的1658萬,初中招生人數也從最高峰時每年招生2263萬人,下降至去年的1448萬人。

  根據六普數據的推算可以看出,未來問題會遠比現在更嚴重。在未來10年,中國23~28歲的生育旺盛期女性的數量將萎縮44.3%,如果生育率沒有明顯提升,0~14歲人口佔總人口的比例將降至10%以下,比“超少子化”水平還要低一大截。

  負增長預警

  許多人有這樣的觀點,認為中國人口很多,而且還在不斷地增加,人口負增長可能永遠不會出現,即使出現也應該在遙遠的將來。但實際上,這是一個巨大的誤區。

  人口學者何亞福解釋說,中國生育率如此低但人口還在增長的原因是人口慣性。雖然孩子數量越來越少,但依然高於老人,等到60後開始老去,中國出生人口將遠少於死亡人口,總人口萎縮的速度在人類歷史上將是空前的。中國少兒人口數量逐年減少,正是人口負增長的一個先兆。

  根據聯合國《世界人口前景2010修訂本》按高、中、低三種生育率方案對中國人口增長率所做的預測,按照中方案,中國人口將在2026年轉入負增長,此後負增長的速度越來越快,直到2060年才穩定下來。而按照低方案,中國人口在2017年達到13.6億的峰值後迅速下降。而《第一財經日報》採訪的學者普遍認為,中國人口萎縮的具體時間取決於人口政策和生育率的變化,但基本可以肯定在聯合國的中方案和低方案之間。

  中國人民大學人口學者顧寶昌判斷,中國人口負增長的大勢已定,21世紀中國面臨的最大風險就是人口負增長造成的風險。

  說到負增長帶來的負面後果,日本是個最典型的例子。日本人口老化嚴重,在2005年就已經出現人口負增長。與此同時,日本經濟出現長達二十多年的萎靡不振。目前學術界普遍認為長期低生育率導致的人口高齡化、少子化正是日本經濟長期萎靡的主要原因。年輕人越少,社會越會趨於保守,創新能力和經濟活力都會大大下降。

  少兒人口是未來的消費主力和勞動力。少子化帶來的直接後果就是未來內需不振以及勞動年齡人口減少。據統計,中國的勞動年齡人口從2011年開始出現凈減少。隨著勞動年齡人口減少,養老保險的繳納者數量減少,而養老保險的領取者卻在增加,養老壓力將會空前巨大。同時,勞動力減少也將倒逼經濟結構轉型,對未來社會的消費結構和產業結構產生影響。

  人口學者梁建章、黃文政撰文表示,少子化導致的人口老化和萎縮會給經濟發展帶來長期的負面影響。人口減少會導致消費與需求同步萎縮,經濟失去動力和活動,匹配效率下降,最終導致人均GDP的相對下降。

  中央黨校國際戰略研究所副所長周天勇教授通過研究不同國家的人口趨勢與經濟發展的關係後認為,低生育導致的人口陷阱是中國經濟下行的首要根源。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