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屠呦呦獲諾獎 早就被楊振寧言中了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10-08 09:51:15


 
  是信口開河 還是有理有據?

  從媒體的報道看,我們只看到預言的結論,無從得知他的根據在哪裡。

  不過,小編想推薦大家看下面這段節選的文字,這是楊振寧刊發在新加坡聯合早報的文章,後來在1999年3月3日被光明日報轉載,標題是《新中國的奇跡與諾貝爾獎》。

  “為什麼還沒有獲獎的科學家在中國人的土地上出現?”這是很值得討論的問題,要就事論事,要從長遠歷史觀點來討論:

  一、科學研究要有傳統,要有實驗,要有經濟基礎。在中國人的土地上,這些條件在五十年代以前都沒有。這是近五百年來歷史所遺留下來的史實。

  二、中國的科技發展,一般人常以為是不成功的,其實這是十分錯誤的結論:本世紀初,中國可以說完全沒有近代科技知識,真正“從零開始”。到了六十年代竟造出“兩彈一星”,這個發展速度是真正的奇跡。歷史上只有日本自1868年明治維新開始的高速現代化可以媲美。

  三、講到基礎科學,1958年到1964年間中國科學家成功合成胰島素,領先世界,是完全可以得到諾貝爾獎的成就。可是因為當時中國與世界隔絕,所以此成就未獲獎。事實上此成就不只在學術上領先世界,從學術發展歷史上看也是一個真正的奇跡;他們開始時萬分困難,連氣基酸(AminoAcid)都要進口,所以他們的成功確實是“從零開始”,是科學史上罕見的快速突破。

  四、近年來許多人曾討論的另一個問題是:為什麼在生物學與醫學界至今仍然沒有華裔獲獎者?我的看法是這只是時間問題。相信十年內會有華裔科學家獲生物醫學獎。

  近代生物學與醫學是十分廣泛的學問,發展方向極多,一時不容易打進去。五十年代在數學、物理學與工程方面華裔的貢獻已經很多了,很受到國際的注意,而在生物學與醫學的西方雜誌中,華人的名字出現得還不太多。可是七、八十年代以來,情形已經完全不同了,華人已經打入世界生物學與醫學界的前沿;簡悅盛、徐立之、何大一和好幾位其他生物學與醫學研究者,我想已經被提名到諾貝爾獎金委員會多次了。華裔科學家獲生物醫學諾貝爾獎應該是不久以後會再度引起我們極大歡欣的新聞。

  五、回到剛才所提到的一個問題:為什麼還沒有獲獎的科學家在中國人的土地上出現?我的看法是:這也只是時間的問題。基礎科學前沿發展極快,要趕上去,而且要超越世界級的研究中心,不是容易的事。可是縱觀二十世紀近代科學在中國人的土地上發展的歷史,就會認識到這個發展非常快速,以此速度趕超,在中國人的土地上發展出可獲得諾貝爾獎的科學家我想應該是20年之內的事。希望我能看到這一天。

  聽了預言之後

  基本上可以說,伴隨著楊振寧的預言,一直都是聲浪頗高的質疑和揶揄。先不說具體內容,看看這些評論的標題吧——

  《楊振寧的預言哄人發笑》

  《楊振寧的預言可能終成笑談》

  《楊振寧,不做預言又如何?》

  《諾貝爾獎會相信楊振寧的預言嗎》

  《開始為“預言家”楊振寧倒計時》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