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期盼專車擁更多話語權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10-14 10:40:31


位於上海市內的一處滴滴快的出租車候車點
  中評社香港10月14日電/飽受爭議的專車近日終於獲得了第一塊合法牌照,中國也因此成為世界上首個正式承認專車合法化的國家。盡管此舉被冠以中國網絡約租車的破冰之舉,但剛剛公布的《網絡預約出租汽車經營服務管理暫行辦法》(征求意見稿)依然顯得不够開放,理應讓市場多一些話語權。

  美國《僑報》10月13日載文《期盼專車擁更多話語權》,文章說,征求意見稿稱,要求所有從事私家車打車服務的駕駛員必須擁有三年駕駛經驗,限制車內座位不超過七座,并且在沒有出租車營運證情況下私家車禁止提供拼車和打車服務。可以肯定,意見稿的初衷是以勞動就業和保護司機權利為出發點,但事實上,大多數專車司機只是偶爾拉活貼補家用,并不是專職司機,上述要求多少讓“互聯網+專車”的“分享經濟”模式打了折扣。

  可以預見,未來基於8年強制報廢成本考慮的大量私家車主,很可能會選擇退出專車服務,而專車數量將隨之大幅減少。因此,本來由市場需求催生的專車服務反而或多或少會受到了限制。

  此外,隨著此次統一的專車法規發布,意味著不對私家車強制改成營運車輛的“上海模式”僅發布兩天就面臨著“夭折”的窘境。

  不過值得肯定的是,從創新角度來講,新事物的湧現、舊業態的升級都需要鼓勵的同時,依然也需要一個制度加以規範。此次意見稿的公布,正是網絡租約車市場走向規範化的一個契機,只是其在由白紙黑字落實到現實中時,應該更加開放些,避免將其變成“高價出租車”。

  其中,因為小城市放開經營權不會對整個城市的交通狀況產生大的影響,不同規模的城市在落實政策時就更應根據需求量和城市承載力,制定符合當地市場的政策。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