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李義虎:中華文化復興三題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11-19 11:08:07


 
  值得注意的是,習近平總書記在著名的“三個自信”,即“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論自信”之後,特別強調要有“文化自信”,並把它看作是“最根本的”東西。他指出,“體現一個國家綜合實力最核心的、最高層的,還是文化軟實力。我們要堅持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還要有文化自信。”這一論斷發表在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也就是在經濟上已經崛起的重要時間節點,應該說具有深刻的時代含義,也具有很強的針對性。中國經濟總量自2010年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到現在已有5年時間,期間世界也發生了許多重要的變化(包括國際體系的變化及中日關係矛盾、美國重返亞太等)。2014年,中國仍然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根據世界銀行和IMF的數據,有兩個情況必須關注:一是中國對世界經濟的貢獻率為27.8%,居世界第一,遠高於第二位的美國的15.3%;二是中國進入了10萬億美元的超級強國俱樂部(這個俱樂部就兩個:美國和中國),已經與處於第三位的日本拉開很大距離(日本是4.8萬億美元)。當然,中國作為“老二”與“老大”美國的距離在縮小,但“老二”時間做長了,也會滋長一些問題:或者是膨脹起趕超老大的大躍進心理,或者是恐懼老大、滿足現狀的惰性心理,也許還會有某種自我欣賞的土豪心理。毋庸置疑,這裡面都有一個文化的問題。如果沒有中華文化的復興和經過復興的中華文化,僅僅沉醉於物質性的繁榮;或者如果僅僅有一些裹上“國學”外衣的“心靈雞湯式”文化,那麼處在世界“老二”的位置上的中國,就可能出現民族性格和民族性的極大偏差,使自己的崛起成為一種歷史上少有的畸形崛起,而這種崛起弄不好會跌落下來。尤其是,在中國將起未起,將強未強之時,更是如此。因此,習近平總書記在這個時刻重視文化復興問題,強調“最根本的還要有文化自信”,就等於給我們提出了一道歷史性的課題,必須給中國崛起注入文化的內涵,必須使中國崛起成為文化上的崛起和復興。由此,就需要大力推動中華文化的復興。

  二、中華文化與世界文化的辯證關係

  推動中華文化復興,還有一個處理好與世界文化、與各國文化的關係問題。在中華文化復興的進程中,我們還要努力實現中華文化與世界多元文化的交流互鑒,共同繁榮。人類文明是由世界各國人民共同創造的,各國文化都對人類文明做出過重要貢獻,也以多樣形式為世界文化注入了豐富內涵,並在整體上形成了多元多彩的景觀。“一花獨放不是春”,“萬紫千紅春滿園”。中華文化,不僅對中國發展產生了深刻影響,而且對人類文明進步作出了重大貢獻。今天,中華文化復興既有自身內在發展的動力,又有世界文化共同發展的需求。習近平同志指出,“博大精深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根基。”由此,我們要“把這個課題研究好,讓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同世界各國優秀文化一道造福人類。”2014年,習總書記在主持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的講話中指出,“中國夢”意味著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價值體認和價值追求,意味著中華民族為人類和平與發展做出更大貢獻的真誠意願。這種價值體認和追求,必須立足中華優秀的傳統文化,立足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要努力用中華民族創造的一切精神財富來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同年9月,習近平在人民大會堂出席紀念孔子誕辰2565周年紀念大會時再次提到中華傳統文化的價值,並深刻論述了中華文化與世界文化的辯證關係,提出了中華文化與世界文化共處的原則,這就是“三個要”:“要維護世界文明的多樣性”、“要尊重各國各民族文明”和“要正確進行文明學習互鑒”。他指出,“我們應該維護各國各民族文明多樣性,加強相互交流、相互學習、相互借鑒,而不應該相互隔膜、相互排斥、相互取代,這樣世界文明之園才能生機盎然。歷史反覆證明,任何想用強制手段來解決文明差異的做法都不會成功,反而會給世界文明帶來災難。”“本國本民族要珍惜和維護自己的思想文化,也要承認和尊重別國別民族的思想文化。每個國家、每個民族不分強弱、不分大小,其思想文化都應該得到承認和尊重。”“對人類社會創造的各種文明,都應該採取學習借鑒的態度,都應該積極吸納其中的有益成分,使人類創造的一切文明中的優秀文化基因與當代文化相適應、與現代社會相協調,把跨越時空、超越國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當代價值的優秀文化精神弘揚起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