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林章湖:台灣藝術本土化與國際化無絕對衝突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11-20 00:51:25


文化復興論壇現場。
  中評社北京11月20日電(中評社報道組)中央美院美術學博士,台灣師大美術研究所教授林章湖日前在中華文化復興論壇上發表觀點稱,台灣“本土意識”指涉一種多元文化體系發展的自覺,即使抗衡外來世界思潮,這種自覺意識使理性對待自己文化主體的正面發展。具有前瞻的藝術“本土化”其實與現代化的“國際化”並沒有絕對的衝突。

  林章湖認為,當強調“本土化”,也須要同步調整其視角,折衷觀念價值,以迎向“現代化”的理想,而它的修正或確立有時不排除經由“國際化”這個相對觀念而來。所以,具有前瞻的藝術“本土化”其實與現代化的“國際化”並沒有絕對的衝突。

  “另一方面,新世代在現實生活中,“本土化”意義產生“轉化”的解讀──九○年代的新生代,重視的是個人的、細微的、隱喻式的,甚至是極為私密性的生命體驗,甚至是身體感官的享樂和物質消費利益,不在乎從意識型態方面來具體表明自己的立場。因此本土情節或是認同問題,已然轉化為個人生存與環境關係的不斷摸索、探討和遊徙式短暫定位。 ”林章湖說。

  林章湖說,台灣現實社會“哈日”風氣無異是“後殖民”的盲從文化轉化,一種開放社會的反諷現象。台、日卡漫公司聯合在台灣舉辦年度“同人誌”活動,流行商品化之下,掀起年輕人趨之若騖的盛況,讓台、日之間流行“宅文化”混淆錯亂,寫下當代台灣後殖民文化自相矛盾的一幕。

  “確切的說,所稱“本土”藝術本身是否具有深刻“本土認知”才是重要前提,即在於如何描述本土的實質意義。作為一個海島型的文化處境,台灣與英國有其相通之處。”林章湖說,據此理解“本土”或“本土化”,在現代歷史上應該是朝向一種多元的文化主義,共存共榮的取向。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