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吳建德:兩岸政府應以“仁義寬容”善待對方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11-25 00:37:19


 
  二、兩岸政府應秉持“仁恕寬容”精神,耐心處理經緯萬端、錯根盤結的兩岸問題

  兩岸關係幾十年來的發展過程中,中共高層再三強調,中共對於台灣堅持用和平的方式,通過談判實現和平統一,但不能承諾根本不使用武力,如果承諾這一點,和平統一便不可能,只能最終用武力解決問題;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決不是針對台灣同胞,而是針對外國勢力干涉中國統一和搞“台灣獨立”圖謀的人。事實上,此般強烈的宣示反會激起台灣人民的反感與同仇敵愾之意志;這種現象,可從台灣近二十幾年來的歷次“總統”大選的結果得到印證。

  大陸學者章念馳指出,大陸對台工作路線與對台政策,是針對全體台灣人民,並非針對特定政黨;唯有注入新的思維內涵,兩岸發展才有更大空間;兩岸都尊重“九二共識”基礎,是最關鍵的政治互信。而且,大陸學者黃嘉樹亦指出,兩岸處於整合利益衝突的“磨合”階段,就近期和中期而言,有三件事必須做:(一)、雙方必須繼續合作反對“台獨”;(二)、必須妥善解決兩岸公權力的合作問題,增加兩岸交往中,“制度化”成分;(三)、用最大誠意、最大努力,尋找雙方都能接受的方式,以求解決台灣的國際空間問題。兩岸政府應在“仁恕寬容”的精神下,設身處地以同理心多為對方設想,才能面對複雜多變的兩岸關係。

  三、以“民胞物與、仁民愛物”的精神建構兩岸人民“心靈契合”的工程,將主導兩岸關係發展的進程

  吳建德指出,兩岸人民民心的趨向,才是主導未來兩岸關係走向的主要動力。如何弭平人民的情感差距並建構兩岸人民“心靈契合”是一項日久見人心的長久政治與社會工程。

  四、以“博愛”精神推動兩岸人民與文化緊密交流,可增進“中華民族共同家園”的民族凝聚力

  目前,兩岸尚未找到化解政治分歧的有效辦法之前,通過經濟的融合促成政治統合,讓經濟因素在消除政治對立中發揮潛移默化的作用;ECFA的簽訂,不僅將兩岸經濟及利益更緊密地結合一起,而且,由經濟活動帶動的兩岸其他領域的交流,增進台灣民眾對大陸的了解與認同,增加台灣民眾對大陸的認同發揮積極的作用,將對推動兩岸關係有利於和平的方向發展產生重要影響。兩岸加強文化交流,共同加強對中華文化的認同,經由相互合作,共同促進中華文化的現代化,有助於建構兩岸認同的交集,從而為逐步化解政治分歧創造條件。在兩岸展開大交流之後,兩岸文化融合也會自然出現,台灣對於中國文化、中華民族與中國的認同感必然加強,“台獨”意識將會逐漸淡化。兩岸人民與文化交流越緊密,則“台獨”聲浪大小將隨中共對台的善意而呈成反比之現象。因此,藉由以中華文化為基礎,從博愛角度出發的交流,將可以凝聚兩岸人民的情感,進而提升中華民族的向心力及凝聚力。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