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智庫熱議: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轉型與特色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11-28 00:16:20


清華–卡內基全球政策中心舉辦“中國特色大國外交”主題研討會(中評社 王秀中攝)
  中評社北京11月28日電(記者 王秀中)“中國特色大國外交這一概念的提出,意味著中國已經從‘韜光養晦,有所作為’的習慣思維模式與話語窠臼中跳出來了,正在形成新的思維模式和話語體系。”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國際戰略研究所所長陳須隆昨日出席清華—卡內基全球政策研究中心主題會議時發表了上述觀點。

  2013年6月27日,中國外交部部長王毅在第二屆世界和平論壇午餐會上發表演講,首次提出當代中國正在積極探索走出一條有中國特色的大國外交之路。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有哪些新理念、新特點?中國外交是否正在經歷轉型?11月27日,清華–卡內基全球政策中心研究員張利華主持召開了“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研討會,邀請國內外專家將就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關鍵特點與政策轉變的動因展開討論,並就這一轉變對近年外交戰略與政策的影響發表評論。

  尹繼武:從消極的國際責任到積極的國際責任的演變

  國務委員楊潔篪11月23日在人民日報撰文指出,《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就“積極承擔國際責任和義務”進行深入闡述,對外發出了中國將在國際上更加積極主動地發揮建設性作用、提供更多公共產品的明確信息。北京外國語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教授尹繼武就此指出,這是官方對中國國際責任所做的首次全面說明和闡述。而這是否意味著中國外交進入新的階段,有待進一步討論。

  尹繼武認為,提出積極承擔國際責任和義務的動因有以下四點。第一,國際的期望,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都對中國國際責任提出了要求;第二,現實的考慮。這有利於中國樹立負責任大國的形象,為中國創造良好的國際環境,維護國家利益;第三,優秀的傳統。從中國傳統文化的要點來看,我們對能力高的人有更高的道德要求,此外,中國外交也有維護國際正義的優良傳統。第四,價值觀的反應。這是作為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的特質,與西方追求利益不同。

  尹繼武認為,對於中國國際責任的闡述有延續性的內容。例如王毅對於義利觀的闡述,涉及到相關的國際責任問題的簡要說明,基本上是對先前內容的豐富。也有新時代下的新內涵,例如網路安全問題、反恐問題等,這也反映了國際責任的內涵是隨著當下國際社會的公共問題而改變。但從更長遠的時間來看,總體趨勢是從消極的國際責任到積極的國際責任的變化,以前我們認為“中國不亂本身就是貢獻”,而現在我們更強調中國積極主動地對國際社會做出更大貢獻。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