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信托兌付風險頻發 剛兌打破“陣痛期”或來臨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12-05 15:19:27


  中評社香港12月5日電/持續下行的宏觀經濟,正將壓力傳導至信托行業。近期,信托兌付風險事件頻頻發生,信托業不良資產的增加和抗風險能力再次引發大眾關注。

  對此,有不少市場人士表示,當前在宏觀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存在的背景下,市場正在進入拐點。一方面,是投資資產端的優質資產的稀缺造成的“資產荒”;另一端,則是在各種因素的綜合作用下,傳統的類固收產品的剛性兌付正瀕臨“險境”,剛性兌付遲早面臨被打破的風險。

  信托兌付風險頻發

  近期的信托市場上,兌付風險成為一個熱門詞語。

  近日方正證券的公告稱,公司全資子公司民族證券共計20.5億元款項所涉及的七筆信托投資計劃中的第四筆資金規模2億元出現兌付風險。據悉,該筆資金投資方向為金輝商務流動資金貸款單一信托產品,已於2015年11月14日到期。但截至11月30日,民族證券尚未收到上述款項,也沒有收到該筆單一資金信托計劃2015年第三季度的投資收益。

  而雲南煤化日前發布的部分債務逾期公告,又把幾家信托公司“拉下了水”。公告稱,截至今年10月30日,公司及子公司債務逾期13.05億元,包括中融信托和中信信托公開披露的涉及雲南煤化的“中融-源信1號信托貸款集合”和“中信國企1號東源公司貸款集合資金信托計劃”信托貸款產品,以及英大國際信托公司一筆將於2016年9月到期的信托借款,總計涉及信托資金6億多元。

  而華鑫信托則是近期市場上頻繁出現預警的公司。11月16日,原本應該在今年8月6日還款1.746億元的融鑫源4號能源投資集合資金信托計劃,未能及時兌付,欠付1.626億元,雖然最終在發行方華鑫信托和代銷方廣發銀行的多方努力下,實現了對融資方的催收。但日前又有媒體報道稱,“華鑫信托-鑫津6號信托貸款集合資金信托計劃”目前也出現了不能如期兌付利息的情況,相關投資者正在維權中。

  剛兌打破“陣痛期”或來臨

  儘管這只是近期信托市場上風險事件的一些個案梳理。但整體來看,信托行業的風險似乎正處於不斷上升中。來自中國信托業協會的統計顯示,因為實體經濟低迷,違約率上升,系統性風險不斷加大,截至今年第三季度末,信托行業風險項目有506個,比上季度末增加56個,規模達到1083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31.51%,較上季度末環比增長4.74%。

  事實上,2014年信托業的風險就已引發社會關注。來自百瑞信托的統計顯示,2014年信托全行業兌付總規模達1.27萬億元,同比增長超過40%,全行業風險項目規模也達到創紀錄的781億元,環比增長24.77%。

  “對於大部分信托公司而言,肯定是不願意打破剛性兌付的。這不僅對公司聲譽造成影響,更會影響其後續的產品銷售。”某位來自中部地區的信托業內人士坦言。

  但是,隨著宏觀經濟增長換擋,經濟下行的壓力也正傳遞至信托業。“儘管不願意,但是相信如果到了某個臨界點,部分前期展業相對激進的公司,如果業務集中出現兌付風險,超過其自身的承接能力,不排除信托業的剛性兌付被打破的可能。”華東地區某信托公司副總告訴記者。他同時指出,未來信托業出現風險的項目很可能較為集中,“比如前期開展得很多的房地產項目,目前三、四線城市的房地產可謂有價無市,因此這類項目的風險程度相對較高。”

  至於監管層面,央行去年發布的《中國金融穩定報告2014》曾提出,應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有序打破剛性兌付,順應基礎資產風險的釋放,讓一些違約事件在市場的自發作用下“自然發生”,增強投資者對於理財產品的風險意識,樹立“賣者盡責,買者自負”的理念。

  “剛性兌付需要被打破。信托作為一項高收益投資,其對應的必然是高風險。”前述信托公司副總表示,“儘管主觀上並不願意打破剛性兌付,但是對於整個信托行業而言,雖然會經歷陣痛,但打破了剛性兌付,行業發展才會更為健康。”

  不過,也有信托業內人士表示,雖然剛性兌付被打破僅僅是時間問題,不過整體上來看,信托業抗風險能力仍較強,同時信托項目的風險處置方式也更加市場化。當前,信托公司開始通過併購、重組、法律追索、處置等不同方式,對信托項目風險進行市場化化解,這樣既能提升主動管理能力,又能逐步弱化“剛性兌付”;另一方面,充足的撥備和淨資產也成為信托業抵禦出現系統性風險的有力防線,從而大大降低了行業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可能性。

 (來源:財經網)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