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武漢保衛戰:武漢丟了戰略卻勝了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12-18 12:03:34


  武漢保衛戰也叫武漢會戰,是抗日戰爭時期中雙方投入兵力最多、戰線最長、時間最久、規模最大的一次戰役,也是中國軍隊殲滅日軍人數最多的一次戰役,被稱為抗戰四大會戰之一。雖然最後武漢還是失守了,但是中國軍隊卻在戰略層面成為了真正的勝利者。

  守武漢重點在外圍

  武漢地處長江中游的江漢平原,在抗戰時期是中國的第二大城市,人口超過200萬,長江最大的支流漢水在此匯入長江,平漢、粵漢兩大鐵路在此交會,因此是中國內陸最重要的水陸交通中心。再加上1937年11月國民政府宣布遷都重慶,但大部分政府機關和軍事統帥部卻先遷到了武漢,使武漢實際上成為當時全國軍事、政治、經濟、交通中心和真正意義上的戰時首都,毫無疑問就必然成為日軍在1938年的最重要的進攻目標,日軍大本營認為攻占武漢就可以迫使中國放棄抵抗,為此日軍華中派遣軍投入當時所能集結的最大力量,第2、第11軍調集總共9個師團140個大隊約25萬兵力(會戰期間多次補充兵員,實際參戰總兵力達到了約30萬人),另外還有120餘艘艦艇、500餘架飛機的支援,決心一舉攻占武漢。

  這樣,保衛武漢也就成為中國在1938年下半年最重要的任務。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調整作戰序列,新成立了第九戰區,以第五、第九戰區所屬部隊為保衛武漢的主力,總計投入14個集團軍、50個軍,飛機約200架,艦艇30餘艘,總兵力約100萬人。其中第五戰區的23個軍負責長江以北防務,第九戰區27個軍負責長江以南防務,另以第一戰區在平漢鐵路鄭州至信陽段以西地區,防備華北日軍南下;第三戰區在安徽蕪湖、安慶間的長江南岸和江西南昌以東地區,防備日軍經浙贛鐵路向武漢以南迂回。

  整個武漢保衛戰的中心思想就是立足外圍,充分利用地形,逐次抵抗消耗日軍,以空間換時間,贏得時間來內遷工廠、內運物資、整訓軍隊為長期抗戰做準備,同時爭取國際上的同情和支援,期待國際形勢的變化。這次會戰吸取了南京、太原保衛戰的教訓,防線盡量前推,長江南岸防線以九江至瑞昌為正面,沿鄱陽湖部署兵力;長江北岸防線則是從大別山南麓就開始布防,防禦縱深比較深遠,同時還採取以外線進攻為主,陣地防禦和游擊為輔的戰略防禦格局,也就是守武漢而不戰於武漢,因此從總體上看,是符合當時中國軍隊的實際情況和武漢周邊地區的地理特點。

  序幕就是個大慘劇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