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中國火箭軍戰時可貫穿全部戰爭 導彈數破千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1-06 12:45:38


 
  由於美國和蘇聯在冷戰中多次達成了裁減核武器及彈道導彈的協議,同時基於冷戰後自身對國際局勢的判斷,其陸基彈道導彈,無論質量還是數量都已經處於歷史上的低谷,僅裝備了民兵III型陸基洲際彈道導彈450枚。儘管民兵III型導彈可以配備三枚彈頭,但根據美蘇之間的協議已經全部改為單彈頭戰鬥部,而這些洲際導彈全部裝備美國空軍。事實上,美國海軍和空軍均具備發動戰略核打擊或者反擊的能力。而美國陸軍在削減掉所有戰術核導彈和核炮彈之後,已經成為徹底的無核軍種,只能執行戰術戰役級的攻擊。

  美國的洲際導彈之所以裝備空軍,其實是其歷史原因造成的。美國空軍成立時間較晚,二戰後才將陸軍航空兵獨立發展成為空軍軍種,而這支新生的空軍卻是全世界唯一一支執行過核打擊任務的空中力量。在美國核武器發展初期,主要依賴空軍的遠程轟炸機作為投送力量,為了便於管理也將新生的彈道導彈武器歸入空軍之列。然而由於軍種利益的需要,美國陸軍和海軍也在上個世紀五十年代開始發展自身的核打擊力量。只是為了平衡軍種利益,五角大樓和美國政府一直禁止陸軍發展遠程彈道導彈。陸軍的核打擊力量僅限於戰術戰役級別,用於支援地面部隊進攻或者防守。

  美國和蘇聯在1987年簽訂《 蘇聯和美國消除兩國中程和中短程導彈條約》後,根據條約精神美國削減了所有的中程彈道導彈,以及可以運載核武器的中遠程巡航導彈。這些裝備恰好是介乎於戰略和戰術戰役之間的核打擊武器,此後美國陸軍僅保有射程為150公里的陸軍戰術導彈系統(ATACMS)作為戰區支援武器使用,且銷毀了所有核戰鬥部。總之,從美國經驗來看,導彈部隊並未成為獨立的軍種,只是以特殊兵種的角色散見在陸海空三軍之中。

  俄羅斯的經驗則與美國大相徑庭,早在1959年蘇聯紅軍就開始籌建獨立的“戰略火箭軍”,這次組建新軍種的起因是蘇聯在1957年成功發射人造衛星,對美國造成了極大的戰略震撼。當時的蘇共領導人認為有必要全面組建以彈道導彈兵器為主的全新軍種,以便在未來的核戰爭以及太空競賽中占據制高點。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