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外媒:習近平中東行的外交邏輯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1-25 10:01:01


  中評社香港1月25日電/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近日出訪沙特阿拉伯、埃及和伊朗三國。這是中東地區最主要的大國,也因為最近中東形勢的劇變而成為國際關注的焦點。人口最多的埃及經歷了失敗的阿拉伯之春,還沒有從軍人政變及伊斯蘭極端主義的抗爭中恢復穩定。沙特因為油價狂跌,又與宿敵伊朗斷交,正處於內外交迫的狀態。剛同西方世界就核計劃取得妥協,解脫國際制裁的伊朗,則迎來首位大國元首的到訪。

  習近平此行距離中國領導人上次訪問中東相距七年。他原本計劃在去年啟程,但因為沙特及伊朗在葉門的代理人戰爭白熱化而延遲。與七年前相比,無論是國際形勢、中東地緣政治或者中國自身的實力及利益,都已經發生了不小的變化。在習近平出發前,中國政府在本月13日發佈《中國對阿拉伯國家政策檔》,第一次全面闡述對中東地區的政策立場,就顯示了宏大的戰略意願。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外交政策主要服務於經濟發展。上述《政策檔》就指出,阿拉伯國家已成為中國第一大原油供應方和第七大貿易夥伴。2004年在北京成立的中國-阿拉伯國家合作論壇,其核心也是為了促進經貿合作。這同改革開放前的中國外交戰略大相徑庭,當時毛澤東提出三個世界的理論,為同蘇聯競爭社會主義陣營領導權而主張輸出革命,對阿拉伯國家強調相互支持彼此的反殖獨立和民族解放運動,並爭取對方聲援北京取代台北在聯合國的地位。

  從政治掛帥外交到以經濟為中心的中國外交,隨著各方條件的改變,又到了必須做出調整的時刻。就中國本身而言,一方面是因經濟規模的壯大,對世界經濟的影響加深,而越來越面對國際市場期待的壓力;此外,國際社會也期待中國能承擔更多的責任。同時,全球伊斯蘭極端恐怖主義,也進一步威脅新疆原已不時面對的安全挑戰。東海、台海、南中國海局勢趨緊,以及北京實現小康社會目標所需要的國際和平環境,都意味著中國的外交不能再僅著眼於經濟,而必須更注重戰略安全。

  中東依然是驅動中國經濟發展所需能源的主要海外來源,沙特更是其最大的石油輸入國,所以中東的安全對中國日益重要。西方媒體報道,習近平此行就給中東三國帶去總值550億美元的投資及貸款。埃及自軍人政變推翻穆斯林兄弟會所組成的政府後,就不斷面對伊斯蘭恐怖主義的顛覆。但是西方世界礙於國內輿論,無法公開支持開羅的軍人政府。中國對埃及的貸款和投資,將有助於協助這個中東第一人口大國的穩定。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