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人民日報:反腐絕非經濟發展的“絆腳石”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1-25 10:14:13


  中評社香港1月25日電/為經濟發展營造更良好的市場環境,為經濟增長注入更持續的動力,正是反腐紅利之一,也正是軟實力的題中之義。

  一把利刃,假如任由污垢侵蝕,最終難免生銹變鈍;一棵大樹,倘若任憑蠹蟲繁衍啃咬,最終必會逐漸枯萎。對於一個大國的掌舵者而言,尤其應該保持這樣的警醒。也正因此,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始終把打贏反腐敗這場“無硝煙的戰鬥”,擺在關係國家興衰、政黨存亡、人心向背的高度來推進。“反腐是北京不可能後退的戰爭”,堅定不移的意志同樣贏得外媒的認同。

  然而,隨著中國經濟發展腳步放緩,一些似是而非的論調漸起,在輿論場上混淆視聽。比如,有的認為反腐是經濟的“減速帶”,把經濟增速放緩、經濟下行壓力增大歸咎於反腐的深入;有的甚至認為腐敗是經濟的“潤滑劑”,是保持經濟持續發展的“必要之惡”,沒必要反腐。總之是反腐影響經濟發展。如此論調,值得警惕。

  先來看經濟的換擋調速。“物之所在,道則在焉”。經過30多年的高速增長,中國經濟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那麼大的塊頭和體量,再想依靠鋪攤子、上項目粗放發展,再盲目追求兩位數的超高速增長,不僅國內條件不允許,國際條件也不支持。調整“擋位”,留足空間,才能更好地解決“成長的煩惱”,確保經濟行穩致遠。可以說,中國經濟動車從高速“換擋”到中高速,並非燃油不足,動力不濟,而是自我調整,主動控制,是對客觀經濟規律的遵循。把經濟增速放緩、經濟下行壓力增大,歸責於反腐敗,是對經濟發展客觀規律的無視,無異於“一葉障目,不見泰山”。

  另一種論調,是把腐敗當作發展的“潤滑劑”。這種“發展邏輯”,只會讓經濟踏入沙上築塔的歧途。試想,本該用於“再生產”的資金,卻進了“私人腰包”;本該公開競爭的投資項目,卻成了一些利益輸送企業口中的“唐僧肉”,這樣的環境下,發展後勁從何談起?持續增長基礎何在?穩中有進、穩中向好何以實現?由此言之,越是經濟下行壓力增大,越要踩下反腐的“離合器”。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