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港樓價負擔比率仍冠絕全球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1-26 09:01:53


  中評社香港1月26日電/本港樓價持續高昂,據一家海外機構最新調查顯示,香港已連續第六年成為全球供樓負擔比率最高的城市,截至去年第三季,適值為樓市的高峰期,樓價中位數高達五百五十六萬元,為平均每個家庭十九年的收入,方能買得一單位,並為該項調查以來最“難捱”紀錄。

  美國顧問機構Demographia就全球三百六十七個地區或城市的房價負擔能力發表調查報告,截至去年第三季,港樓價中位數高達五百五十六萬元,以本地家庭年入息中位數二十九萬三千元計算,即樓價為家庭入息中位數的十九倍,即“不吃不喝”,亦要儲十九年才能置業;有關比率不但較前年的十七倍再度上升,而且更創下該公司調查十二年以來新高。至於排名緊隨其後為澳洲雪梨及加拿大溫哥華,惟比率分別為十二點二倍及十點八倍,表現已較本港大幅落後。

  報告同時提出可負擔水平的定義,為樓價在家庭收入三倍以內,方屬“可負擔”標準,而佔家庭年收入三點一至五倍則界定為“難以負擔”或“甚難負擔”,至於比例達五點一倍或以上,則屬“極難負擔”,而最新的數字則顯示,本港樓價已經大幅超越“極難負擔”的水平。

  以上述數據為例,家庭年收入二十九萬三千元,即月入二萬四千四百多元,若購買五百五十六萬元單位,貸款六成及承造二十年按揭,若利率為二點三厘,月供須一萬七千三百多元,即月入七成一,遠超金管局提出供樓負擔比率不超過五成的指引。

  調查機構指出,港樓於二千年初的負擔比率,遠較現時為佳,但由於本港土地用途限制甚多,令樓價持續上升,報告更形容,本港的居住面積與英國及紐約等地,均屬“不正常地細小”(abnormally small)。Demographia同時引述瑞銀報告指出,本港樓市已升至不合理水平,樓價泡沫風險屬全球次高。

  中大全球經濟及金融研究所常務所長莊太量表示,單靠負擔比率數字,暫難顯示是否已出現“樓市泡沫”,因其他大都會如雪梨及倫敦等地,該比率同樣偏高。不過,他認為現時樓市氣氛轉弱,住宅租售價近月均現回落,預計本港稍後的負擔比率將見下調。

  來源:星島日報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