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中國在中東實現新突破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1-27 09:08:54


當地時間1月19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利雅得同沙特阿拉伯國王薩勒曼舉行會談。
  中評社香港1月27日電/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鋪設了中國通往最不穩定的地緣政治地區。在他訪問沙特、埃及和伊朗期間,共簽署了52項合作文件。同這些國家所簽的投資、商業合作協議以及提供的優惠貸款,其總金額為55億美元。

  俄羅斯衛星網1月25日載文《中國在中東實現新突破》,文章說,投資并非是中國為加強在本地區存在而使用的唯一手段。北京非常巧妙而成功地避開中東國家之間的宗教和政治分歧,從實用主義出發平衡自己的利益。例如,同時把同沙特和伊朗的關系提升為全面戰略夥伴關系。在利雅得中沙簽署了14項合作文件,在德黑蘭中伊簽署了17項。習近平對沙特在也門的行動以及它在打擊“伊斯蘭國”的聯軍中所扮演的角色表示支持。而中國又是取消對伊朗制裁後上合組織中第一個支持它成為該組織正式成員的國家。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黃衛平認為,在三國首都簽署的合作文件擴大了中國在該地區的經濟利益。黃衛平說:“中阿之間要有合作這是肯定的。但是每次面對這種純粹的經濟、商業上的合作關系時,就會有人說中國要在某個地區有政治意圖。雖然我不敢說這對於未來的地緣版圖完全沒有影響,但是如果說中國是抱著政治目的來的,抱著改造地緣政治的目的去的,我認為這種觀點不符合實際。商業、經濟和政治有交叉,但是如果總是更多地突出中阿之間合作的政治意圖(而且這種觀點很多都是猜測),這對於未來的合作沒有意義。習近平主席也曾說過,“一帶一路”不是私家小道,所以中國在建立“一帶一路”的過程中,往往采取合資的辦法。使得合作雙方都收益,對雙方未來的經濟發展都有力。這樣看問題就比動輒就說中國要想在地緣政治上做一些什麼改造要更符合實際。”

  中國國家主席此次中東之行,是中國領導人在“阿拉伯之春”和叙利亞戰爭開始後對該地區的首次訪問。習近平提出的對話與發展,與西方的那種幹涉地區內部事務、分化中東力量的政策迥然不同。現代東方問題研究中心專家帕霍莫娃就此指出:“發展概念本身,就與軍事幹預以及幹涉內部事務,截然對立。中國把發展看作是升級改造、發展基礎設施、科學、技術。與此同時,發展也被理解成,每個國家走自己的發展道路。也就是說,對中國來說,每個國家都有權根據自己的能力、傳統文化價值觀,根據這個國家的人民選擇的發展道路,去發展。建立阿中經貿合作聯委會,就是出於這個原因以及中國的這個方針。”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