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看六小齡童的孩子開始懷舊了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1-29 10:56:10


  中評社北京1月29日電/小孩子都喜歡上天入地打打殺殺,不喜歡男男女女情情愛愛,更無法接受真實殘暴狡詐的孫悟空另一面。可是孫悟空不只屬於孩子。對大眾來說,經典的意義其實在於持續的活力。要保持這股活力,就應該允許後人的各種演繹與突破。

  三十年來,中國影視劇蹦出過那麼多只猴子,可獲得全國人民普遍承認的還是只有六小齡童版。要打破這樣根深蒂固的共識,或許還要再過三十年。

  《西遊記》的影像化歷程有些年頭了。1926年邵醉翁導演電影《孫行者大戰金錢豹》,由胡蝶、金玉如、金世侯主演,被普遍認為是“孫悟空”登上大銀幕的開端。1960年上影廠攝制紹劇電影《孫悟空三打白骨精》,六齡童演孫悟空,被周恩來抱過的小六齡童在其中演小猴,他們是六小齡童的父兄。“猴王”世家的 美名從那時起就頗響亮,而將之真正發揚光大的還是1986年央視拍《西遊記》,六小齡童演孫悟空。

  平心而論,這版《西遊記》裡的孫悟空 是被過濾了的大聖,就像央視春晚一樣乾淨妥帖無雜質,摒棄了原著一切血腥黃暴與封建糟粕。他本領高強、忠心耿耿、潔身自好,縱然有些小缺點,例如調皮好鬥愛聽奉承話,那也沒大錯。這還是一只沒有絲毫性欲的英雄主義猴子,家長無需陪伴就能讓孩子們放心觀賞。

  此版另一大特色是強化了世俗的幽默,歡鬧乃是走入婦孺百姓心中的法寶。孫悟空變成高小姐戲耍豬八戒,或者鑽入鐵扇公主肚子耍無賴,都特別喜聞樂見。這只猴子也就成了喜劇色彩最濃的主角。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