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智庫評析:中國正在開啟經濟增長新動力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2-14 10:55:03


  中評社北京2月14日電/中國經濟在面臨重大國際金融危機之後較為不利和不確定的國際形勢下基本實現“軟著陸”,同時為下一階段的增長動力蓄勢、加油,是我國宏觀經濟管理的一個重要成就。 

  新年伊始,國家統計局公布了2015年中國經濟的全年成績單。2015年全年GDP總額達到67.67萬億,增長6.9%,人均GDP超過4.9萬元,服務業GDP占比超過50%達到50.5%。雖然GDP增速較低,但仍然屬於改革以來的增長史中的中速增長和全球範圍內的高增長,仍然在黨和國家宏觀經濟調控增長目標範圍內,仍然超額完成了國家“十二五”規劃綱要確定的55.8萬億GDP總額和47%服務業占比的終期目標。按增加值粗略估計,2015年中國人均創造的經濟產值已超過20萬元,這還是扣除了中間產出的產值。可見,2015年的中國經濟交出了一份滿意的答卷。

  一、中國經濟“軟著陸”,為新增長動力“空中加油”

  中國經濟整體增長速度的降低,是中國政府主動作為的結果,意在去產能、去債務和調結構,實現經濟增長的“軟著陸”,為“雙創”驅動經濟增長模式騰出空間。從“十一五”中期至今,從宏觀經濟形勢上看,我國經濟基本完成了自2007年經濟過快增長和對2009-10年為應對世界金融危機採取刺激政策導致經濟過熱所進行的調整。期間GDP的增長速度已經從2007年的14.2%、2010年的10.3%,逐步回落至“十二五”中期的7.7%,及“十二五”末期7%左右的增速。1992年至1998年中國經濟實現過一次“軟著陸”,中國政府已具有駕馭宏觀經濟“軟著陸”的經驗。與92年GDP僅2.7萬億形成鮮明對比的是,2007年GDP已達26.8萬億,相當於92年的10倍。因此,此輪“軟著陸”是大體量的著陸,需要形成較長的著陸緩衝帶。

  可以肯定,我國宏觀經濟將在這個水平上成功實現“軟著陸”,“十三五”期間經濟增長速度將會穩定在7-8%的合理區間內,不會出現喬治·索羅斯所言的不可避免的“硬著陸”。中國經濟在面臨重大國際金融危機之後較為不利和不確定的國際形勢下基本實現“軟著陸”,同時為下一階段的增長動力蓄勢、加油,是我國宏觀經濟管理的一個重要成就。

  二、增長動力再切換,新增長動力要管五十年乃至更長時間

  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形成了三輪鮮明的經濟增長動力轉換。改革開放國策出台後,中國經濟形成了一輪制度放鬆引致的快速增長,一直持續到1990年代。這一階段民營企業和鄉鎮企業為滿足中國經濟需求形成中國經濟增長的新引擎。2001年中國加入WTO後,民營經濟迅速進入國際市場,中國經濟增長引擎切換為進出口貿易。這兩輪增長,簡言之就是中國經濟主體滿足國內和國際市場需求的兩個階段,同時為中國和世界經濟增長做出了巨大貢獻。

  本世紀的第二個十年伊始,中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了“兩個一百年”的奮鬥目標。這是第三次切換增長引擎的必然要求。這次增長動力切換不能再沿用過往滿足國內和國外市場需求的路徑,而是要站在全球化競爭中優化我國經濟結構,在中國經濟新常態下向形態更高級、分工更複雜和結構更合理階段的轉換,形成創新驅動經濟增長模式才能實現“兩個一百年”的目標。不可否認,我們也需要在這個過程中一攬子解決之前三十年發展中積累的一些問題,因此,我們需要有更強的領導、更堅定的信心和更強的創造力切換增長動力。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