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走出“為官不為”的迷思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2-19 15:07:34


  中評社北京2月19日電/當前,反腐敗鬥爭持續向縱深推進。隨著制度“籠子”不斷扎緊、“打虎”“拍蠅”力度不斷加大、正風肅紀剛性運行,一些領域腐敗易發多發態勢得到有效遏制,風清氣正的良好政治生態逐步恢復與形成。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從理論上說,政治生態海晏河清之際,也是為官從政可以大有作為之時。然而,當前人們卻不無尷尬地發現:黨員領導幹部隊伍中“為官不為”現象依然存在,有的地方和領域情況還比較嚴重。這與反腐敗鬥爭的喜人局面形成了強烈反差,成為幹部隊伍建設亟待解決的突出問題。

  當前存在的“為官不為”現象,背後的動機與成因大概有三種:一是能力不足而“不能為”,二是動力不足而“不想為”,三是擔當不足而“不敢為”。第一種情況屬於“本領恐慌”“能力恐慌”的範疇,雖然也亟待解決,但不必過於擔心。我們的黨員領導幹部隊伍基數大、人才多,只要建立健全“能者上、庸者下”的體制機制,同時有針對性地加強教育培訓,“本領恐慌”“能力恐慌”的問題並不難解決,還可以倒逼形成優秀人才脫穎而出、擔當重任的良好局面。相對而言,“不想為”“不敢為”現象背後的思想認識原因更為複雜,解決起來的難度更大,也更亟待解決。

  從現實表現看,一些黨員領導幹部幹事動力不足、擔當不足,分析起來也有三種情況:有的是自身不夠“乾淨”,在反腐的高壓態勢下不敢“衝鋒陷陣”“公開曝光”,追求所謂“韜光養晦”;有的是因為反特權、嚴規矩動了自己的“奶酪”,情有不甘、心懷抵觸,搞消極怠工、“軟性”抵抗;有的是擔心在嚴格的紀律規定面前幹事就會“出事”,為了不“出事”,寧願不幹事。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