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快評:民進黨“去孫化” 牽動兩岸神經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2-23 01:03:53


  中評社快評/台灣新一屆“立法院”開議,民進黨“立委”爭相提出一些所謂“轉型正義”的法案,其中高志鵬提案廢除“國父”遺像,王定宇提案將鄭南榕自焚日定為“言論自由日”。每一法案都牽動兩岸神經。

  民進黨在“立法院”席次過半,要讓這些提案通過不難,民進黨為何要這麼做?是為了“真正落實民主深化”,還是試圖以“轉型正義”之名改變現狀?2000年至2008年民進黨第一次執政時,曾搞“去蔣化”;現在第二次執政,要搞“去孫化”,實質都是“去中化”。

  修法廢“國父”遺像,但暫不提廢“國旗”、改“國號”,手法像“切香腸”。過去陳水扁搞“終統”、“去蔣化”、搞“入聯公投”等,都是漸進式的“切香腸”。按照“台獨”的路徑圖,只要持續不斷地切下去,慢慢就會切到“台灣獨立”那個目標。

  “切香腸”是有風險的,首先會激化台灣族群對立,其次早晚會觸到“法理台獨”的紅線。眼下台灣經濟不景氣,民進黨挾著一黨獨大,不拼民生經濟法案,先拼政治法案,搞清算鬥爭,讓不少人失望。台灣政黨和解無望,兩岸現狀面臨改變風險。

  再說,所謂“轉型正義”,是指民主政體下,對過去威權政府的“不正義行為”進行調查、矯正與賠償等。高志鵬、王定宇等人所做的若稱得上“轉型正義”,則過去國民黨政府所為自然是“不正義行為”。然則,廢除“國父”遺像、將主張“台獨”的鄭南榕自焚日定為“言論自由日”,在現有“中華民國憲政體制”下,是離經叛道,還是“轉型正義”,無需辯駁。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