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何亮亮:莫把香港學生認讀簡體字政治化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2-23 14:03:33


  中評社香港2月23日電/香港特區政府教育局中文課程咨詢日前結束。用於這個咨詢文件課程理念部分提到“學生在掌握繁體字後,亦應具備認讀簡化字的能力”,在香港社會引發一些爭議。與現在香港社會的許多議題一樣,有人將問題政治化,掀起風浪。針對一些猜測,教育局署理局長楊潤雄澄清說,香港教育以繁體字為主,所謂強推簡體字,是無根據的謠傳。

  顯然,這是一個很簡單的事情。香港教育局是建議而非“強推”學生應該有認讀簡體字的能力。至於如何做到這一點,一些教師和家長認為咨詢缺乏可操作性,這樣的建議值得教育局聽取,即作為政府主管教育的部門,不僅要提出做什麼,也要提出怎麼做。

  但現在有人反對讓香港的學生認讀簡體字,卻完全不是從實際出發,而是出於一種陰暗的心理:因為內地使用簡體字,如果香港的學生也認讀簡體字,就是在香港推行內地化,就是要取消繁體字。更有甚者認為,這是特區政府在執行北京的旨意。

  以筆者在香港生活近30年的觀察和體驗,簡體字和普通話一樣,在香港逐漸越來越多地被使用,特別是在回歸之後。這並非政府的大力推動,而是實際需要使然。2003年非典疫情造成香港市道冷清、經濟下行,香港特區政府希望中央政府開放更多內地民眾到香港旅遊。大批內地遊客的到來,使得香港服務行業自發開始學習普通話,在商店使用簡體字指引和廣告。道理非常簡單,對於來自非粵語地區的內地遊客,對於熟悉簡體字的內地遊客,這樣做可以幫助他們更順利方便地旅遊和購物。

  其實,回歸之後,香港的許多公共設施都使用繁體字和簡體字兩種字體並列指引,例如搭乘人數最多的港鐵(包括地鐵、鐵道和輕軌),使用的指引都使用繁體字、簡體字和英語。

  漢字的歷史就是不斷簡化的歷史。現在中國內地超過13億人口都使用簡體字,僅就與內地交流這一實際需要出發,讓香港的學生認讀簡體字就有其必要,這歸根結底對於學生們長大成人之後的工作和生活都有好處。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