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中國實施“河長制”為長江注入清水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3-18 11:22:46


  中評社香港3月18日電/河流穿過村莊、集鎮、城市匯入江河湖海,這個過程中,河水可能變臟、變臭……誰該挺身而出防止水生態“悲劇”的發生?

  新華社報道,在中國最大淡水湖鄱陽湖流域,由政府任命的“河長”們正在扮演這樣的角色。他們擔負起責任,才有鄱陽湖“一湖清水”注入長江。

  鐘有國是江西省靖安縣雙溪鎮的副鎮長,也是鄱陽湖五大河流之一修河支流北潦河的“副河段長”,他負責轄區內7.5公里河道的水質和污染源調查。

  “我每天要巡查河道和河堤,如果發現排放污染物、非法捕撈等情況,要馬上制止,或者向縣裡的河湖管理辦公室反映。”鐘有國說,除了他之外,還有4位村幹部兼任的河道巡查員和4位專職河道保潔員。

   因為深諳水性,雙溪鎮大橋村村民甘立林被聘為河道保潔員。每天上午或者傍晚,他撐著竹筏,在河道裡打撈垃圾。

  “遇到湍急的水流或者淺灘,竹筏就用不上了,得用那個。”他指了指岸上的卡車輪胎內膽,“人坐在中間,一邊劃水一邊撈垃圾,比竹筏靈活多了。”

  鐘有國和甘立林每天都要把巡查河道的場景拍照發到易信工作群。這個工作群裡,有4名縣級“河長”、11名鄉鎮“河長”、50名村級“河長”,還有100多位河道巡查保潔員,他們組成靖安縣河流的保護網絡。

  “河長制”是從河流水質改善領導督辦制、環保問責制中衍生出來的水污染治理制度,在“水危機”嚴峻的當下,它被看作一種催生河清水綠的可行制度。

  “河長制”由長江下游的江蘇省無錫市首創。2007年太湖藍藻爆發,造成無錫自來水污染,迫使其探索實施“河長制”,整治企業違法排污等現象。

  2015年9月,靖安縣在江西率先啟動“河長制”試點。但與無錫不同的是,靖安縣擁有先天的生態優勢,因此其“河長制”的重點是防而非治。

  3個月後,江西省正式出台“河長制”,設立省市縣鄉村五級“河長”,由省委書記擔任省級“總河長”,省長擔任省級“副總河長”。

  目前,江西已經構建出了區域與流域相結合的“河長制”體系,包括鄱陽湖和長江江西段在內的“五河一湖一江”由7位省領導擔任省級“河長”;市、縣領導擔任“河長”的河流,有“市河長”83位、“縣河長”709位。這在中國已實施“河長制”的省市中,覆蓋面最廣,規格最高,體系最完整。

  “河長制”的責任主體是“河長”,實質是黨政首長負責制。通過“河長制”,本來無人願管、被污染的河流,變成懸在“河長”們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對河流管理的成果已經納入各級‘河長’的政績考核。”現在,不時瀏覽易信工作群已經成為靖安縣副縣長兼“副河長”胡勇的習慣,“只要巡查員報告哪裡有破壞河道、水資源的情況,就要立刻協調水務、環保、公安、林業、農業等21個單位,必要時採取聯合執法予以解決。”

  實施“河長制”僅僅半年時間,靖安縣的河流便悄悄發生了改變。

  “現在基本撈不到塑膠袋、塑膠瓶等白色垃圾了。”甘立林提起乾癟的垃圾袋說,原來一天撈到的垃圾能裝滿兩袋子。

  靖安縣水務局局長王仕欽介紹,這一方面是因為當地農村垃圾清潔工程實施後,固體垃圾得到集中處理;另一方面是因為在實施“河長制”之初,就將保護河流寫進了村規民約,讓其漸漸成為村民的自覺意識。

  “書記、鎮長當了‘河長’,時不時就來河邊轉悠,保潔員每天下河打撈垃圾,大家也不好意思再往河裡倒垃圾了。”雙溪鎮馬尾山林場村民周雲說。

  江西省委書記、“總河長”強衛說,“河長制”也是倒逼產業轉型升級的必然要求。

  在靖安,凡是可能對河流環境造成嚴重污染的行業一律被拒之門外。“我們現在重點要發展旅遊業、健康產業,打造全域有機農業。”胡勇說,靖安要做的是將生態優勢轉化成經濟優勢。

  江西全境實施“河長制”只是長江經濟帶綠色崛起的一個縮影。中國政府提出,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必須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使綠水青山產生巨大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當前和今後相當長一個時期,要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

  就在不久前,擁有164條河流,11個天然湖泊的湖北省宜昌市也宣佈,將在2016年實施“河長制”。在長江沿岸,越來越多的省市開始著手進行河湖管理體制創新,主動肩負起保護水資源的歷史責任,為長江注入清水。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