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治公車私用不妨“邯鄲學步”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3-30 11:28:36


  中評社北京3月30日電/3月28日,河北省邯鄲市公務用車制度改革正式啟動保留車輛標識塗裝工作,進一步加強保留公務用車管理,規範公務用車使用行為。啟動儀式上,邯鄲市委、人大、政府、政協四套班子辦公廳帶頭在市委大院集中對保留公務用車實施標識塗裝,方便接受社會公眾監督。(3月29日中國廣播網)

  公車之所以備受詬病,無非兩個原因:一是成本大、開支重,往往是“三公”裡的半壁江山還要多。民間形容公車支出之巨,稱之為“屁股底下一棟樓”。二是私用多、管理疏,專家形象地將之概括為三個“三分之一”,即辦公事占三分之一,領導私用占三分之一,領導下屬及司機私用占三分之一。長此以往,民怨沸反,卻成頑疾。

  公車改革固然是釜底抽薪,但常規管理上的功夫,依然能揚湯止沸。這些年,有關怎麼管好公車的智慧並不少:比如廣州曾給全市黨政機關8491台公車安裝了衛星定位系統和用車人身份識別設備,監控行車軌跡。據說一年可節約4000萬元,且連續兩個月出現公車“零私用”。但這樣的監督,依然是“內部監督”。不談成本上的“曲高和寡”,操作起來,也是繁複的“加法”,公眾要監督公車動向,依然千難萬難。至於行政命令等監督方式,基本被現實所歸謬。

  於是公車私用上被曝光的情況,基本就兩種類型:一是特種執法車私用,屬於典型的私用得毫無“技術含量”的。太過招搖晃眼,一抓一個准。二是員工對領導車輛私用的舉報監督,長個心眼、花點時間,也不愁搜集不到私用的線索。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但群眾畢竟不是孫悟空。尤其是在公務車取消“特號”之後,基本低調得“泯然於眾”,要想在千千萬萬流動車輛中找出公車並初步判斷是否私用,幾乎是不可能完成之任務。

  從這個意義上說,給公車的“臉上”留下印記——這是最簡便、也是最扯皮的監督範式。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