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論“一中各表”的奧妙與應用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5-08 00:21:16


隨著兩岸關係的向前發展,“一中共表”的條件會逐漸顯現。
表1:大陸官方否定“一中各表”言論匯總表
  中評社╱題:論“一中各表”的奧妙與應用 作者:王英津(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兩岸關係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眾所周知,國民黨在論及“九二共識”時,總是強調“一中各表”,而大陸方面卻一直不接受國民黨的“一中各表”。既然如此,為何兩岸(國共)雙方還在此基礎上展開了政治互動呢?這其中的緣由和奧妙何在?我們該如何全面、客觀地看待“一中各表”?釐清這些問題,對於我們正確認識“一中各表”的價值和局限具有重要意義,同時對於我們務實設計兩岸政治關係定位方案具有方法論指導意義。

  從大陸的“一中不表”說起

  要釐清台灣方面的“一中各表”說辭,首先必須釐清大陸方面的“一中不表”說辭。眾所周知,從1987年台灣當局開放赴台灣居民大陸探親以來,兩岸交流日益頻繁,許多事務性的問題亟待協商解決。為解決這些問題,大陸海協會與台灣海基會於1992年在香港舉行會談。會談期間,兩會達成各自以口頭方式表述“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的共識。海協會於1992年11月16日致函海基會,提出大陸方面口頭表述的要點,海協會的表述內容為:“海峽兩岸都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努力謀求國家的統一,但在兩岸事務性商談中,不涉及'一個中國'的含義”,①此表述即為後來的“一中不表”(備註:筆者注意到,也有對“一中不表”的其他解釋,此不展開論述)。大陸方面之所以主張不具體表明“一中”的意涵,是因為在大陸看來,兩岸在短期內不可能就“一中”涵義達成共識。在這種情況下,倘若雙方在“一中”涵義上糾纏不休、互不相讓,兩岸會談就無法推進和展開。於是,大陸方面主張只提兩岸政治共識(即兩岸同屬於一個中國),暫時擱置雙方政治分歧(即“一個中國”的涵義到底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還是指“中華民國”)。所以,“一中不表”是擱置爭議的一種方式。這裡需要進一步澄清的是,“一中不表”所擱置的爭議是政權爭議,而非主權爭議,因為如果存在主權爭議,那就無所謂“一中”了,也就不存在“各表”問題。所以,嚴格說來,“一中各表”不涉及主權爭議。但後退一步講,即使跟主權概念相連結,也僅僅涉及主權行使權爭議,而非主權所有權爭議。所以,籠統說“一中各表”涉及到主權爭議(即人們所理解的跟政權爭議相對應的主權爭議),有失嚴謹。

  大陸方面在兩岸事務性談判中暫時擱置政治分歧的主張和作法,適應了一定歷史條件下推進兩岸關係向前發展的需要,是“求同存異”策略的靈活運用,是理性和務實的表現。②“一中不表”既不意味著大陸方面否認兩岸在政治認知上存在分歧,也不意味著消極回避對台灣當局的定位問題。但是,我們也應該前瞻性地預料到,隨著兩岸交往的擴大,一旦未來兩岸由事務性協商上升到政治性談判,“一中不表”就難以奏效。這是因為,政治問題的協商與談判,本來就是要解決“一中”爭議及其所衍生的各種問題,故政治談判很難在回避“一中”問題的情況下進行,即便初始階段可以回避,其後也無法回避。屆時,“一中不表”將完成其歷史使命,退出兩岸關係舞台。因此說,“一中不表”只能是特定歷史條件下的產物。

  “一中各表”的奧妙所在

  (一)台灣方面(國民黨)堅持“一中各表”的原因

  1992年會談之後,兩會各自對會談共識進行了表述。大陸海協會的表述為:“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努力謀求國家統一。但在海峽兩岸事務性商談中,不涉及一個中國的政治涵義”。台灣海基會的表述則為:“在海峽兩岸共同努力謀求國家統一的過程中,雙方雖均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但對於一個中國的涵義,認知各有不同。”③不難看出,兩岸在表述內容上存有分歧。大陸方面想通過模糊“一個中國”涵義的方式來達到有利於己方的效果,故主張兩岸各自以口頭方式表達對“一個中國”涵義有“不同認知”,但不主張進一步說出分歧的內容,即堅持“一中不表”。然而,台灣方面卻堅持依據“國統綱領”和“國統會”關於“一個中國涵義”的說貼,列出了兩岸不同認知的具體內容,即堅持“一中各表”。那麼,為何台灣方面堅持“一中各表”?這是因為:其一,在台灣方面看來,“一個中國”原則隱含了一個語義陷阱。在目前主流國際社會的觀念中,“中國”通常被認為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很少有國家將“中國”與台灣當局聯繫起來。因此,若台灣當局接受“一中不表”,則很容易被外界認為其默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地方政權。為了避免給外界造成如此印象,台灣當局但凡在接受“一中”原則的場合,總是強調“各自表述”。其二,相較於大陸方面,台灣方面在國際社會處於“弱勢”地位,非常擔心自身的“主體性”被淡化或忽視,故在表述“一個中國”原則時,堅持表述其具體意涵(即強調“一中即中華民國”),④以凸顯其“主體性”。在這一意義上說,“一中各表”可謂台灣方面維護其“主體性”的權益之計。

  (二)大陸方面不接受“一中各表”的原因

  雖然“一中各表”在客觀上是兩岸維繫一個中國的無奈之舉,但大陸方面不能公開接受“一中各表”(參見表1)。⑤主要原因有以下兩點:

  第一,公開接受“一中各表”意味著承認“中華民國”。台灣方面(國民黨)將“九二共識”異化為“一中各表”,堅持“一中即中華民國”,如果大陸接受如此意義的“一中各表”,就等於承認“中華民國”仍然存在。大陸方面在堅持自身唯一法統的情況下再承認對方的合法性,就意味著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與“中華民國”並存,這在事實上會導致“一個中國,兩個對等政治實體”、“一國兩府”或“兩個中國”。要清晰地理解這個問題,有必要拓展一下視野和思維。眾所周知,在通常情況下,談判雙方對於表述的內容與形式,必須取得對方的諒解。這一諒解往往不便公開,如果有所披露,必遭到對方否認。譬如1978年中國與美國建交談判,美國要求中國不要公開駁斥美國堅持兩岸問題須以和平方式解決,獲得中國的默許。倘若美國公開這一諒解,中國必然會嚴詞否認,中美關係由此會變得非常緊張,所以在“各自表述”問題上,雙方只能做到互不否認,不駁斥對方立場,但不能將諒解公開化,這被視為相互接受的原則與共識。⑥1992年兩岸在香港舉行會談時的口頭協議,其基本精神亦是如此。如今台灣方面把“一個中國,各自表述”視為兩岸達成的共識,大陸方面必定予以否認,因為諒解與共識的意義不同,如果大陸公開接受“各自表述”,無異於承認兩岸是“兩個中央政府”或“兩個國家”。換言之,“各自表述”只是創造一種各說各話的狀態,如果要求對方公開接受,就超過了諒解所能承載的限度,這樣會使兩岸互動的空間變得非常狹小。⑦所以,對於台灣方面的“一中各表”,大陸方面只能體諒,而不能承認。

  (表1:大陸官方否定“一中各表”言論匯總表)

  第二,“一中各表”有被利用的空間。大陸方面之所以對“一中各表”心存芥蒂,是因為擔心台灣某些政治人物或政治力量在“各自表述”的幌子下,把“兩個中國”、“一中一台”和“台灣獨立”等內容塞入其中。⑧從現實方面來看,這種情形曾出現過,譬如李登輝曾利用“一中各表”將“一個中國”論述表述成“獨台”論述。由於“獨台”論述已經違背“一個中國”原則,所以大陸方面對李登輝當局的態度不是“體諒”問題,而是堅決反對,並且中斷了跟台灣方面的互動交往。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