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天文學家發現X行星 或地球物種滅絕元凶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4-02 13:26:33


資料圖:天文學愛好者拍下的木星遭不明物體撞擊畫面。
  中評社北京4月2日電/西媒稱,天文學家邁克爾·布朗今年1月推測稱,在太陽系邊緣存在一顆遙遠的行星,也就是人們常說的X行星或第九大行星。人類從1個多世紀以前就開始探尋這顆行星,它已成為科幻小說和流行文化中的一個傳說。這項研究引起了極大的反響,甚至連美國航天局都難以保持冷靜,但他們清楚,那只是初步的估計,而不是直接觀測的結果。
  
  據西班牙《阿貝賽報》3月31日報道,可以肯定的是,這種假說非常吸引人。研究員丹尼爾·惠特邁爾就是這樣認為的,而且這種假說也使他自己的設想變得更加可信。1985年,惠特邁爾作為天體物理學家在路易斯安那大學工作,他與同事約翰·馬泰塞一起在英國《自然》周刊上發表了一份大膽的研究報告,將地球物種大規模滅絕與X行星的存在聯繫在了一起。
  
  現在,惠特邁爾在阿肯色大學講授數學,但他依然在關注自己的研究。根據英國《皇家天文學會月刊》發表的文章,可能正是這顆X行星導致了地球上的周期性物種大規模滅絕。X行星可能每隔約2700萬年就會引發彗星雨,而後者則會造成全球物種大滅絕。
  
  1985年,當惠特邁爾的第一份研究報告出現時,科學家為周期性彗星雨的出現提出了3種解釋:X行星、太陽的"姊妹星"或太陽在其繞銀河系轉動的軌道上出現的垂直振蕩。後兩種解釋此後因與古生物學記錄不符而被排除。只有X行星這種解釋繼續作為可能的理論存在,而現在它再度引起了人們的注意。
  
  根據惠特邁爾和馬泰塞的理論,在X行星繞太陽公轉時,其傾斜的軌道會緩慢地發生轉動,而X行星每隔2700萬年就要穿越一次形成彗星的柯伊伯帶,衝擊太陽系內的彗星。被衝擊出來的彗星不僅會與地球發生碰撞,也會在靠近太陽時分解,從而降低到達地球的太陽光照量。
  
  1985年的古生物學記錄顯示,周期性彗星雨可以追溯到2.5億年前。而新研究發現的證據表明,這種現象甚至可以追溯到5億年前。
  
  惠特邁爾和馬泰塞在最初的研究報告中發布了他們對X行星體積和軌道的估計。他們認為,X行星的質量應是地球的1到5倍,距離太陽比地球遠100倍。而最新的估計認為,X行星的質量是地球的10倍,距離太陽比地球要遠1000倍。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