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洪奇昌:蔡英文兩岸關係的路不容易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4-04 09:59:06


 
  從曾擔任海基會長官的個人經歷出發,洪奇昌也檢視了當年民進黨和中國大陸交往中所面對的阻力。他說:“雖然我是2007年接任海基會董事長,但事實上在1999年後,海基會海協會就都沒有再實際扮演他們本身被賦予的民間半官方兩岸協商角色。李登輝的特殊國與國關係後,再來是陳水扁上台,兩岸半官方以上一直處於凍結狀態。我自己接的時候,兩岸政治關係更是緊張對立。”

  民進黨是務實的政黨

  但縱使當時的官方關係停頓,兩岸兩會已無法進行實質協商,但民間和經濟上的活動卻在非常快速地發展。中國2001年加入WTO,以出口為導向實現了經濟快速成長,和台灣產業鏈的關係也變得非常密切,在兩岸政治關係凍結的情況下,兩岸經貿關係卻快速成長。洪奇昌指出,陳水扁執政的2000到2008年間,兩岸貿易從200億上升到了近1000億。這樣的數字足以說明民進黨執政期間,兩岸的民間和經貿往來依然非常活絡,而陸客來台也是從那時開始實行漸進開放。

  “所以當時很多人說民進黨不開放,其實是錯的,以我對民進黨三十多年來的理解,民進黨基本上是個理性務實漸進開放的政黨,甚至在政治上。”洪其昌更認為,如今蔡英文處理兩岸問題的思路,其實也秉持了民進黨這種務實的傳統。事實上,陳水扁2000年5月就任,2001年元旦,“小三通”就已正式上路。一個政策從概念到規劃到執行落實,只用了半年時間。洪奇昌指出:“小三通的真正意涵是小額貿易除罪化,再加上兩岸人員透過小三通可以直接往返兩地,這不是務實是什麼?”他認為其實陳水扁上任初期,是在很務實地去處理兩岸存在的問題。小三通的隱含意涵,其實也很有趣。走私是有國界的,從A國到B國叫走私。“當陳水扁把‘走私’除罪化時,是不是可以有某種解釋說,台灣和福建的貿易往來已經不是國與國關係?”洪奇昌進一步指出,因為兩岸問題太過特殊,人類歷史上從沒出現過任何先例可供參照,所以很多東西必須要去創造,去面對這樣的歷史獨特性。

  陳水扁兩岸政策的成與敗

  而以歷史的視角去回望陳水扁兩岸政策中的成與敗時,洪奇昌給出了較為公允持平的評價。“陳水扁的政治務實性,從他2000年的就職演說就可以看到,他的‘四不一沒有’明確指出不會宣佈台灣獨立、不會進行統獨公投。其實初期我們也看到了兩岸關係緩和,陳水扁改變了過去李登輝‘戒急用忍’不贊成開放兩岸經貿的政策,他的新政策是‘積極開放、有效管理’,所以才有2000年到2008年兩岸經貿投資人員的快速往來。兩岸的確曾經有往一個相向而行的狀態走。後來很快產生一些變化,但經貿往來仍在持續,直到2006年才改為‘積極管理,有效開放’。”

  洪奇昌認為,某種程度上,人們後來對陳水扁八年執政的“台獨”+“鎖國”定位並不準確。“有沒有“鎖國”?從經貿數字、人員來往來看並沒有,陳水扁的第二任內的確有走向“台獨”,但說他‘“鎖國”’卻是個錯誤概念。”

  如果說“務實”是陳水扁兩岸政策中的最正面舉措,那麼因應島內需求而做出的“台獨”判斷則是他處理兩岸問題中最不智的思路。洪奇昌則以非常理性的角度去看待陳水扁的決定。他說:“基本上,一個領導人在做決策時,國內的政治環境與政治需要會帶來很大影響。陳水扁在第二任內走向明顯的“台獨”傾向,也是為了因應和滿足島內政治環境的需求。但這個政策決定不利於兩岸和平發展,也對台美之間的政治互信產生了一定程度的負面影響。他也曾經試圖和北京有好的互動、有開放的狀況,但北京基於當時對民進黨的不信任,以及在當時的狀況下,北京也考慮到國內產業發展的階段,認為有些更積極的東西不適合,比如貨貿。所以綜合各種因素,導致了陳水扁第二任內兩岸關係停滯。”

  回望那段特殊的歷史境況,洪奇昌認為,大家都要負責任,民進黨要負責任,國民黨也要負責人,且當時的島內形勢很不利於兩岸和平發展。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