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專論:釣魚島列嶼是中國領土 定能完璧歸趙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4-09 00:33:47


 
  在《順風相送》成書之前,中國的台灣、福建等省的人民,早就在釣魚島列嶼海域捕魚,在島上采藥和休憩,並以釣魚島列嶼作為航海航標。明朝派往琉球五國的使節,包括册封使在內,往程是從福建福州到琉球那霸,必須途經釣魚島列嶼。明初朱元璋在位的30年間,中國派往琉球的使節頻繁。據《明實錄》、《明史》記載,首任册封史楊楊載,出使册封琉球國五察度,是在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明洪武七年(公元1374)冬,“命刑部侍郎李浩賚賜文綺、陶鐵器,且以陶器七萬、鐵器千就其國市馬”。九年“刑部侍郎還自琉球,市馬四十匹,硫磺五千斤”。由此可見,中國官方發現、命名和使用釣魚島列嶼,最遲可追溯到公元1372年。只是這些使者回國後所撰文獻檔案,由於檔案處遭“回祿之變”失火化成灰燼,蕩然無存。所以,《順風相送》明抄本,遂成為現存最早記載中國官方發現、命名和使用釣魚島列嶼的史藉。

  日本最早到過釣魚島列嶼的是福岡人古賀辰四郎,時間是公元1884年。日本人最早把釣魚島名為“魚釣島”的,是日本內務省土木局局長兼沖繩縣令西村捨三。公元1885年西村命名的根據是琉球士大夫蔡大鼎的一首詩:“十幅蒲帆風正飽,舟痕印雪迅如梭。回頭北木白雲裡,魚釣台前瞬息過。”《閩山游草》蔡氏為了詩歌的平仄音律,將釣魚台寫成“魚釣台”。西村捨三的“魚釣島”,歸根結底是由中國人最早發現和命名的釣魚台演變而來的。日本人最早把釣魚島列嶼篡改為“尖閣群島”的是沖繩縣師範學校教師黑田岩恒,時間是公園1900年。總之,日本人的上述“發現”和“命名”都比中國人晚了近五百年。釣魚島列嶼是中國人最早發現的,最早的名稱是中國人取的,用的是中國名字,依據國際法之“原始發現”和“名從主人”慣例,無疑是中國固有領土。

  《順風相送》“原本”成書之年不詳,學思有不同說法,一般認為是公元1403年。筆者認為,應是明永樂初年,為公元1404年或1405年。其作者亦不詳,筆者認為,和明朝派往琉球王國第二任册封使時中,都是奉旨開詔欽差使節,到達琉球王國時間均為1404年,因此,二者若是同一人,並非不可能。

  作者首航是明永樂元年(公元1403年)中,五次航行往返需時良久,各次又要間隔一些日子。按慣例,使節到琉球王國後還需逗留一段較長時間,成書應在返國之後,於公元1403年內完成任務,斷無可能。明永樂元年要派册封使去琉球王國册封新國王武寧,作者五次航行是為進一步探准航線,作者若不是時中,成書之年應在公元1404年。如果正是時中。由於需要及時向朝廷報告,成書之年不會超過公元1405年。

  中國自古行使的釣魚島主權。釣海為中國海,絕非琉球海,更不是日本海。釣魚島列嶼及其海域,自古屬於中國管轄並行使主權,為中國固有領土與海域,這有史為鐵證,不容日本抹煞。

  早在明朝中期,嘉靖四十一年(公元1562年),就以中國東南沿海最高軍事指揮部官方名義,將釣魚島列嶼及其海域劃入中國海防區域,隸屬於福建布政使司行政管轄範圍並行使主權,又通過官方文獻《籌海圖編》向其他國家宣示中國主權,這已取得國際法中所說的有效控制,《籌海圖編》清楚的將釣魚島列嶼(釣魚嶼、黃毛山、橄欖山、赤嶼)及其海域劃入福建布政使司海防區域並行使主權。《籌海圖編.沿海山沙圖》刊於拙著《王基文文集》上卷第210頁。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